李默然:观众心中永远的"邓大人"

来源:北京日报
2012-11-13 09:02:36

2.“邓世昌是我‘捡’来的角色”

1960年,李默然第一次拍电影,也就是这部《甲午风云》,让他一炮走红。在片中李默然把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风骨鲜明生动地呈现在银幕上,并永远地留在了观众的心中,成为中国银幕上别具一格的“硬汉”标本。

演邓世昌时,李默然33岁。回忆起电影《甲午风云》里广为人知的邓世昌这一角色,李默然爆料称“那是我‘捡’来的一个角色”。最初进入《甲午风云》剧组,李默然完全服从组织安排,连演什么角色都不知道就上了火车。到了长影,李默然看到两个人。一个是《甲午风云》的导演林农,另一个是著名摄影师王启民。王启民一眼就看中了李默然,他向林农大声喊道:“你还找什么邓世昌啊,这不就是嘛!”

原来《甲午风云》已被列入重点影片,上级领导专门配备了最强的主创人员。主角邓世昌原定由著名演员金山出演,可电影开拍在即,金山却因故不能出演,林农急得团团转。按原计划,李默然饰演李鸿章。王启民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命运,林农决定由他主演邓世昌。

由李默然出演邓世昌的消息传出,长影厂一片哗然。人们担心,让一个从没演过电影的话剧演员出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他能胜任吗?

议论中,李默然开始试拍“闯宴”一场,并很快进入角色:面对日本特务罗皮尔,他两眼喷出愤怒的火焰,给予痛斥。

样片出来,叫好声一片。人们这才发现,这个外表粗犷却英华内敛的演员,把民族英雄邓世昌演绎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特别是他在“撞舰”一场中的出色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致远舰舵手牺牲后,邓世昌怒火中烧,把辫子猛地一甩,缠在脖子上,手握舵把,驾驶着致远舰向敌指挥舰撞去。

封镜前李默然曾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悄悄地问林农:“我一个满脸长疙瘩的人演民族英雄合适吗?”林农的回答也快人快语,非常经典:“脸上没长疙瘩的人才不是英雄呢!”

影片《甲午风云》于1963年上映,立即引起了轰动。人们赞誉李默然扮演的邓世昌堪与赵丹扮演的林则徐相媲美。

《甲午风云》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不朽丰碑,也是李默然个人的巅峰之作。到这时,他的表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气势磅礴,场面阔大,框架雄浑,激情澎湃。曹禺曾这样说过:“李默然的表演艺术,既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精华,更有民族戏曲艺术的深刻影响;既有深刻的内心体验,又有丰富的技术手段。因而,他的表演艺术既有中华民族文化深厚、博大的内在美,又有中国北方文化质朴、刚健、凝重、峭拔的力度美。前者造就了他表演艺术丰富、广博的内在蕴含,后者赋予他独特的精神气质。”

3.用生命做代价,把李尔雕琢得光芒四射

事实上,除了电影演员,李默然更重要的身份是话剧表演艺术家。

从艺逾60年,李默然共演出话剧60多部。他说:“我是一个戏剧人……在我从事的艺术生涯中,我只拍过几部电影和很少数的电视剧,我主要从事舞台话剧艺术。我经常跟大家讲,我在电影上是一个业余演员,我说的是真话,不是谦虚。当然我在话剧上也不是什么专家。这两者比较起来,我的精力更多在话剧舞台上。”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话剧迎来了黄金时代,李默然也进入艺术的喷发期。这一时期,他的代表作是话剧《报春花》。

李默然在《报春花》中出演党委书记李健一角。他把自己压抑了10年的艺术热情都倾注在这个角色身上。《报春花》的演出引起轰动。该剧还应邀进入中南海,这是“文革”后中国话剧第一次进中南海演出。评论界对《报春花》好评如潮,认为剧中的女主人翁白洁是作家写出来的,而李健是李默然演出来的,剧本中不很出色的这个人物通过李默然的二度创作变得生动丰满,光彩照人。

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黄宗江看完演出后说,中国话剧有北派艺术,李默然就是北派艺术的杰出代表。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宋国锋说,李默然对话剧艺术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他创造了长枪大戟、壮伟刚健的李派表演艺术。

李默然的朗诵功底深厚,舞台上他庄重大方、嗓音宽厚、清晰洪亮、声情并茂且极富感染力、震撼力的艺术表演风格以及个人魅力,折服无数观众。当有记者询问他朗诵诀窍时,他淡然一笑: “诀窍倒说不上,只不过年轻时练过几年气功。气是声的座,有气才能有声……”

而充分体现北派艺术最高峰的是李默然主演的、他整整期待了30多年的《李尔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就曾成立剧组,准备排演《李尔王》,由李默然出演李尔,但却因故未能如愿。1986年,中国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将在上海举行。此时,李默然已经59岁了,如果再不演,他将永远失去演出莎翁名剧的机会。时任辽宁人艺院长的他决定排演《李尔王》,并亲自出演李尔一角。

国际话剧界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演出视为畏途,而《李尔王》则是公认最难演的剧目。该剧剧情大起大落,情节跌宕,由东方人来演西方剧作更难,许多艺术家望而却步。

李默然一向用心演戏,而此时他已患高血压、心脏病。激情是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天敌,演这台戏不但情绪上剧烈波动,而且需要很好的体力,年近花甲的李默然吃得消吗?

1986年4月18日晚,辽宁人艺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首演《李尔王》。李默然把莎翁笔下这个专横暴虐、自私昏聩的独裁者的狂、愚、哀、癫演绎得淋漓尽致。他演的李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形体、动作、台词、情感的设计上大量运用了中国戏曲的表现技巧。如他用四跪将人物的情感历程充分展现:一跪大女儿是愤怒;二跪二女儿是怨恨;三跪人民是觉醒,四跪小女儿是认罪。这四跪便是受了中国戏曲的启发,由此形成了李尔独特的个性。评论家对李默然表演的评论是“回肠荡气”,他做到了“西方朗诵与中国戏曲念白的完美结合”,他的演出达到了“壮美”的境界。

最后一场戏下来,李默然的脉搏达到每分钟130次,他用生命的代价,把李尔雕琢得光芒四射。

演出结束,国际莎士比亚学会主席菲力浦·布罗克班克冲上舞台与他拥抱,激动地说:“你是演出《李尔王》的五国演员中最出色的一个!你是中国的活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