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复兴:自觉发展的中国力量(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十年回眸·重大战略)

来源:人民日报
2012-10-31 08:52:15
分享

文化复兴:自觉发展的中国力量(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十年回眸·重大战略)

——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述评之八

今日中国,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的同时,文化力量悄然开枝散叶,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正在成为更为雄厚扎实的“中国软实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大道。“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这是寻找强国、富国、大国和谐之路的文化宣言。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文化复兴的号角业已吹响。振兴中国文化,从文化大国迈向文化强国,是民生的需要,更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代表、文化部部长蔡武这样评价。

回眸10年,民族血脉涌动自觉自信;

回眸10年,文化复兴展现中国力量。

提升文化自觉——

改革发展举措频频出台

文化自觉,从根本上说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上的自觉。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着力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一系列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

2002年11月,十六大提出,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200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2007年10月,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

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

文化千古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自觉,我们党才能引导和组织起亿万群众去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这10年,是财政支出不断向文化倾斜、加大投入力度的10年——

“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从2006年的68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28亿元,年均增长22.2%;

中央投入39.48亿元用于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央和地方共投入82亿元用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投入63亿元用于文化遗产保护;从2008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5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中国的世界地位,不仅在于她的经济实力,更在于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实力。世界评论中国经济进步用了很多笔墨,其实与此同时,人们思想、观念、认识、心灵的变化才是近百年来中国最伟大、最深刻的进步。而这样的进步,正是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源于以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为核心推动的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代表,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说。

这10年,是中国文化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10年——

世界第一出版大国、世界第一电视剧大国、世界第一广播大国、世界第一动漫大国……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的主要文化产品的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成,文化市场繁荣活跃。

“10年来,我们既不是一味地固守传统,也不是一味地盲目学习,而是在比较中吸收世界文明的发展成果,并逐渐摸准了复兴本土文化的发展路向。这是10年来我们在文化领域取得的最大成就,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民族的文化自觉。”党的十八大代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说。

正是因为有了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有了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明进步的责任担当,才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才有了振兴中国文化的自觉行动。

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事业产业双翼齐飞

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说是对文化本质的信念信心。五千年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是我们的基因根脉;包容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是我们兼收并蓄的胸襟气度。

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动力强劲。

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从1991年开始连续6年亏损,一度无片可拍。他们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以电影创作为龙头,电影旅游、电影加工和影视传媒等多元素并举,创作出大批优秀作品。改革,让长影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目前,企业年利润稳定在3000万元以上。

谈及这段历程,十八大代表、长影集团董事长刘丽娟说:“与过去相比,我们今天更勇敢更自信。”

“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刘丽娟的自信,正来源于党中央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坚定决心。

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清晰明确,改革10年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10年,是文化消费日益扩大、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10年——

我国文化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数千家报刊,570多家出版社,3000多家发行企业,2100多家文艺院团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从事业单位转变为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

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上海文化体制改革起步早、抓得紧、推进快,开创了文化建设新局面,文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2011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23.75亿元,高于同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增幅4.8个百分点,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5%。

这10年,是文化基础设施日益普及、群众文化生活得到更好保障的10年——

目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全部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提高到97.06%和97.82%。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年放映800万场电影,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83万个服务点、覆盖全国90%的行政村。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1804个博物馆、2952个公共图书馆、3285个文化馆、3413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省级美术馆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文化自信,源于实力,源于创新。正是因为有了长远的文化发展战略,我们才有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充足的发展底气。

走向文化自强——

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文化自强,从根本上说是对文化强国的向往追求。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最终要体现为文化自强的目标和行动。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创排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连续演出100场,中国舞台艺术的深刻表现力让世人惊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10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们正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

这10年,是文化创造力空前迸发、文艺创作百花争艳的10年——

文化繁荣、文艺当先。10年来,我国的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日益丰富,在美术书法、戏曲话剧、影视歌曲等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话剧《郭明义》,电影《建国大业》,电视剧《誓言今生》……一部部脍炙人口、昂扬着民族精神和时代气韵的作品,展现了我国文艺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动局面。

党的十八大代表,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认为,加强原创作品生产是体现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上海特别重视推进“新品、优品、精品”创作,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优秀文艺作品的重要原创基地。仅2012年上半年,就有10部“上海制造”的优秀电视剧登陆央视。

这10年,是中国文化加速“走出去”、影响力日益增强的10年——

文化“走出去”,凸显了一个文明古国走向文化复兴的坚定决心,是实现文化自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经之路。

“孔子,孔子,人人都在讨论孔子。跨越了2000年,孔夫子‘活跃’在东方人、西方人的唇齿之间。”联合国经社部战略规划司司长内维德·哈尼夫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自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揭牌至今,387所孔子学院和509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已覆盖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我国与100多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议,以“文化年”、“国家年”、“交流年”为主题开展了各类大型国际文化活动;在海外已建成巴黎、柏林、东京等多个中国文化中心;不同规模的中国文化节、艺术节,“相约北京”、“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国际性文化交流品牌已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10年,中国传统艺术从过去的主动‘送戏上门’,变成了国外积极邀请演出。”党的十八大代表、北京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说,昆曲作为百戏之母,在国外演出非常受欢迎,这说明中国文化越来越得到国际认同,中国文化的力量正越来越受到国际重视。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设计的蓝图,是中国增强文化自觉、重树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铿锵誓言。

“蓄之以道,养之以德。”随着中国的发展,随着中国文化的振兴与传播,世界将更广泛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旺盛活力和无穷魅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