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陨石坑近日被证实 背后暗藏利益之争(图)

作者:肖欢欢 来源:广州日报
2010-12-30 07:07:30

中国首个陨石坑近日被证实 背后暗藏利益之争(图)

中国首个陨石坑近日被证实 背后暗藏利益之争(图)

中国首个陨石坑近日在辽宁被证实 具有重大科研和旅游价值 “首坑”背后利益争夺复杂

因为一个大坑,东北边陲的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古龙村近日沸腾了。由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陈鸣研究员带队,历时4年时间,中国境内第一个地外天体撞击构造——岫岩陨石坑近日被证实。伴随着这一消息传遍全国,前来小村看稀奇的游客纷至沓来,各种关于中国首个陨石坑的传言也沸沸扬扬。

30年来,中国几代天文和地质学家苦苦寻觅,“中国首坑”却迟迟未能得到证实,此前发现的十多个“疑似陨石坑”都一直争议不休。

辽宁的邻居——因为陨石雨而出名的吉林也表示“保留意见”。吉林陨石博物馆馆长丁宏义就表示,岫岩陨石坑应该不是中国第一个陨石坑,因为包括吉林在内的很多地方之前都曾发现陨石坑。只不过因为陨石坑有一定的开发价值,所以大家都希望“第一坑”出现在自己这里。

此次陨石坑的发现地古龙村,距离岫岩县城东北方向直线16公里。陨石坑坐落在低山丘陵之中,邻近哨子河畔,呈碗状,直径1800米,坑平均深度150米,被称为“圈里”。

中国陨石坑实现零突破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鸣与几千里之外的小山村一个大坑结缘,要追溯到2006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陈鸣便开始从事天体撞击效应的研究。从2006年开始,他将兴趣转向寻找国内首个陨石坑。

陈鸣说,陨石坑用科学术语说就是小行星或彗星高速撞击行星及其卫星表面形成的凹坑或环状地质构造。在决定找陨石坑之前,他选定了几个靶区备选,并最终将工作区域确定在辽宁。

但要认定陨石坑,需宏观、微观两方面的证据。宏观上的证据是指是否具备陨石坑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如外形是否为环形、碗状,坑内有无砾石层。微观上证据,则是需要找到地表岩石层受到冲击质变的证据。国际科学界对陨石坑判定有3项指标:矿物击变面状页理,矿物击变玻璃,击变矿物高压多形转变。如能发现上述3项指标之一,即可确定是陨石坑。

经过反复论证以后,陈鸣的科研小组于2009年春在岫岩坑内设计布置了钻孔。从是年3月到8月,钻探持续了6个月,获得了珍贵的地下深部岩石样品,发现了柯石英,为撞击起源提供了确凿证据。

随后其他两项证据也被发现。至此,我国没有陨石坑的历史终告终结。为了这一发现,中国两代地质人整整找了30年。

“首坑”问世有运气成分

“总算如释重负了。”陈鸣说。不过他也坦言,除了扎实的科研作为基础之外,自己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他之前,不少地质学家已在此处做了大量勘探工作,而自己的运气着实不错。

早在1982年,就有科学家到“圈里”考察,希望能验证“大碗”是陨石坑,但未能遂愿。2000年,中国地质大学的覃功炯教授带着几名学生来到这里研究了3年。他提出这个大坑很可能就是陨石坑,但由于老先生后来病了,此事也不了了之。

陈鸣显然幸运得多。他直接从环形的正中心向地下钻了一个直径约11厘米的孔。“在国际上,一般会打一排孔,约5~6个,因为打一个孔发现所需岩石样品的概率非常小。”陈鸣说。

“当时其实压力非常大,要是什么都找不到,挺丢脸的。我这一个孔打下去,三样证据都找到了。很多同行说,你运气太好了。”

伴随“中国第一坑”的光环,各种疑问也接踵而来。为何中国迟迟未能发现陨石坑?陈鸣分析说,一方面,与中国的地质结构有关。“陨石坑成形后遭到破坏,地表遭到风化,或地质活动频繁,都有可能导致陨石坑被湮没。因为地球上的侵蚀作用以及古老地貌被较年轻沉积物覆盖,使古老陨石坑不易辨认或已消失。”另一方面,则跟工作程度有关,即中国可能不止一个陨石坑,但还没被发现。

岫岩陨石坑为何“有坑无石”?陈鸣表示,这是因为在高温和超高压情况下,陨石以宇宙速度撞击地球后,强大的冲击波相当于四五百个广岛原子弹的能量,陨石发生汽化。“神秘异象”产生误区

随着中国首个陨石坑的发现,一些神秘的传言也开始在辽宁当地越传越玄乎。“井里浮油,黑土能烧。”在陨石坑发现之前,古龙村总发生这样的怪事。村民从井里取上来的水都浮着一层油。当地的黑土挖出后晒干,扔到火里就能燃烧。此外,“圈里”的水味道苦涩,还呈黄黑色,很难喝。村民打井打下去30多米深,还挖出树叶、树枝,还有一些骨头,看起来像动物的尸体,因此怀疑是古生物。村民在地下挖泥拌上碳酸氢铵溶液,能当化肥用。

有村民表示,村里的人普遍都长寿,90岁以上的老人不少,是名副其实的“长寿村”,有人怀疑这跟陨石坑有关;还有上了岁数的村民告诉陈鸣,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营口发生7.3级地震,这个大坑跟地震有关……

对于村民们竞相曝光“奇异现象”,陈鸣哭笑不得。他认为,不少是奇谈怪论,跟陨石坑一点关系也没有。“陨石撞击地球时,坑内大量的植物死亡后不断被埋在地下,泥层中有大量腐殖质,经长期沉积,就变成黑色的‘泥炭土’,晒干后自然能燃烧;泥炭土层中的水不流动,是死水,自然不好喝;至于水烧开之后有浮油出现,其实不是油,可能是腐殖质的残留物。”陈鸣说,村民长寿跟陨石坑连边都扯不上;5万年的时间也不可能形成古化石;科考证明这个大坑跟地震也无关。

陨石坑撞击地球,不会带来特别的有害元素和有益元素,对人体健康没大影响。

陈鸣还首度澄清了当前在社会上沸沸扬扬的几个认识误区。据估计,撞击地球的陨石直径不到100米,产生的冲击波还不足以洞穿地壳,让地壳内的化学物质喷涌而出,形成矿藏。因此可以预计,该陨石坑周围没有矿藏,而非之前网上盛传的大坑周围有珍贵矿藏。

其次,之前有媒体报道说这个陨石坑的年龄是5万年,这是不准确的。该坑的年龄大于5万年,因为陨石坑中物质的形成还需要一定时间。

“首坑”将变地质公园

自20世纪60年代初地球上第一个陨石坑——美国巴林杰陨石坑被证实以来,目前全球已发现170多个陨石坑,直径由数十米到近三百公里不等,但没有一个在中国。

陨石坑的发现对中国意味着什么?陈鸣表示,陨石坑是极为珍贵的自然遗产,目前为止还是唯一地标,也是宇宙奇观。岫岩陨石坑的发现填补了中国此类独特地质构造的空白,对研究地球的形成和演化等有重要意义,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甚至对人类探月和深空探测都有科研价值。

“中国首坑”在国内传开不到一个月,尽管有专家仍存异议,但当地政府显然已经看中了这块金字招牌背后潜在的价值,已迫不及待准备搞开发。岫岩县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岫岩陨石坑”初期开发规划已出炉,该县正以“岫岩陨石坑”为主题,规划建设地质公园。

“首坑”背后利益之争

说起陨石坑,辽宁的邻居吉林早在30多年前便因为陨石成名。1976年3月8日,吉林发生世界上最大的陨石雨。当时共收集到陨石标本138块,碎块3000余块,总重2616公斤。其中最大的一块陨石吉林1号陨石重达1770千克,也是世界最大的陨石。30多年来,累计有500多万游客前来参观。参观陨石已成吉林旅游观光的一张闪亮名片。

对于隔壁被证实发现中国首个陨石坑,吉林有关方面表示“保留意见”。吉林陨石博物馆馆长丁宏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岫岩陨石坑并非中国第一个陨石坑。“它怎么会是中国首个陨石坑呢?按说我们吉林早就有陨石坑了。江苏太湖也早就发现陨石坑了。”

丁宏义认为,谁都希望第一个陨石坑出现在自己这里。但吉林的“陨石旅游”和辽宁的“陨石坑旅游”各有特色,并不会受到冲击。“游客到我们这里看陨石,相当于参观文物;去辽宁看陨石坑,相当于看一处古遗址。两者不同。”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