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获得感”何处来 政策落地是关键

来源:华龙网
2016-03-11 18:32:4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伴随着改革春风,国家经济飞速发展,民营企业作为多种所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浪潮中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获得了快速发展,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面对全球经济低迷、国家经济从高速转换为中高速,劳动力、土地、环境等制约进一步加大,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正经受着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十八大以来,中央为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平等发展、融资等方面陆续出台了多项改革举措,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已经形成,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然而,纵然是“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由于政策的配套措施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在执行环节落地效果欠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遭遇不公正待遇,“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政府部门为民营企业办事的意愿不强、效率不高,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资金链紧张,等等,这些都成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正如有民营企业家所形容的那样,民营企业正遭受着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三座大山”的考验。唯有以坚决的态度搬开“绊脚石”,以改革良策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助推器”,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民营企业的发展意愿,激发发展潜力,民营企业的发展也能够为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心剂”。

  对于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这些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去寻求突破,俨然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的讲话中所言,政策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落实走样等问题,主要是“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从而让民营企业不发发展快车道,破解之道不外乎两点: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政策,不断增强政策含金量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强化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责任,形成问责追责的倒逼机制,确保各项政策百分之百落到实处。正所谓,认准病根治病,方能药到病除,如果能够确保“完善的政策+100%落实”,何愁非公经济发展的困境不破、病症不除!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相关的职能部门,理应从思想上摒弃“视国企为太子,视民企为弃子”、民营企业可有可无等错误认识,树立与民营企业同荣辱、共进退的政绩观,以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为导向,细化、量化、优化政策措施,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为民营企业在融资、市场准入、公共服务、减负降成本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才能够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拥有更多获得感。(荆楚听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