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作者:权衡 来源:文汇报
2016-03-11 13:05:19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要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如何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一直以来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中国发展经验是内在动力

  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实践探索表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创新发展的巨大动力。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改革开放初期,围绕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问题,中国立足国情和发展阶段,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观点和重大判断,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正是在这个重大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进而提出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收入分配制度方式并存等诸多重大的判断和实践创新。由此,社会主义生产力得到更大解放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动力,造就了中国长达30多年的持续高增长的经济奇迹。也正因为如此,邓小平曾经说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不变。

  尤为重要的是,上世纪80年代围绕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国经济学界一直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和理论创新,提出了诸如转轨经济学理论、过渡经济学理论等,这些基于实践发展进而推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力所在。到了90年代,人们又围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这个重大判断,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问题,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重大理论创新,这也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和基础;在此基础上,又先后提出了培育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理论、宏观调控理论、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等等,这些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时间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再次把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个重大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提了出来,并明确指出这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个重大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个新的认识和判断,既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实践探索的结果,更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又一次创新和发展。三中全会以来,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又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判断。

  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实践和创新,为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活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没有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发展、参与全球化竞争等被削弱,甚至被推翻,反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得到不断发展壮大。无疑,不断发展壮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

  全面深化改革孕育创新潜力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转型发展将继续孕育未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潜力。目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正处在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和创新发展新实践,将继续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具体来说:一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问题,通过进一步探索,发挥好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双重优势,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二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有机统一问题,探索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缓解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新格局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制度和体制。三是围绕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问题,探索如何实现国有企业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既确保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又能实现国有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尤其重要的是,探索如何通过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实现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规律运行,又能够实现国家战略和发展目标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发展和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体制;四是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学含义,探索中国这样的大国实现赶超型经济增长的特殊规律和经验、理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五是围绕经济大国与结构调整的实践与理论问题,探索大国发展中的产业升级和制造业转型道路,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六是围绕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与保持微观市场活力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探索“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提高市场竞争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形成完善有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七是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探索中国特色的“供给侧管理+结构性调整+体制机制改革”的最佳组合模式及其内在相互关系,形成中国特色的结构性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发展思路;八是围绕大国城市化升级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探索中国大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规律、城乡一体化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市化空间结构体系等发展趋势和规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模式。九是围绕大国发展崛起与参与全球化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探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和要素流动的新形势下,发展中大国积极对外开放、参与全球化、分享全球化红利、推动企业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新经验和新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双向开放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十是围绕大国发展中的科技革命与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与理论问题,探索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迎接信息技术、实现科技革命的战略、方式和手段,形成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新模式和技术赶超新道路。

  以上十大战略和实践问题,事关未来中国长远稳定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问题和理论问题,都需要紧密结合中国发展实践经验,借鉴国内外成功做法,从经验和理论上加以提炼,进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一步得到创新和发展。

  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

  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笔者认为如下几点至关重要: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持续发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国情、发展阶段与实践规律紧密结合,坚持发展导向、问题导向,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原理与中国发展因素、中国发展实际紧密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实践沃土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

  二是坚持开放原则和全球化视野,在全球化开放发展中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中国发展的最大经验之一就是开放,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中国善于向一切人类文明学习和借鉴,注重吸收世界各国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及时吸收和运用,在全球化和本土化融合发展中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未来,也必将继续坚持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全球化视野,统筹国内外两个发展大局,不断加快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

  三是正确处理好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在学习借鉴中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今天,我们提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就是提醒我们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不可能完全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但也并非主张回到过去简单“批判西方经济学”的旧思维和旧方法上去。因此,要避免简单地把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进行比较,简单进行谁对谁错的无谓争论,而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立足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合理内容,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又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创新理论,关照现实,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活力和生命力所在。

  第四,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坚持学科体系发展与实践创新发展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到底是服务实践,今天我们提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一方面是确实面临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建构问题,须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伟大实践,丰富、完善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理论、重大原则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原则,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以学科建设引领实践发展,以实践创新推动学科建设,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作者:权衡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