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产业园区破产风险

作者:陈俊 任会斌 魏飚 来源:《瞭望》
2016-02-21 06:03:26

  部分中西部产业园区,同质化空心化严重,平台功能弱化,随着进入债务还款高峰期,破产风险凸显

  产业园区是集聚产业项目、支撑结构调整和承接外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近些年,部分中西部地区纷纷规划建设。《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湖北、内蒙古、山西等中西部地区采访了解到,一些地区前几年规划建设的产业园区数量过多,园区产业同质化现象明显,有些由于规划不当,落户项目少,出现空心化的状况。

  还有一些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平台的功能明显弱化,有的甚至债台高筑。采访中,一些干部和专家指出,产业园区建设应当摒弃过多的行政干预,要注重更多地采用市场化手段运营和管理,同时要化解债务风险,淡化特殊招商政策。

  同质化空心化现象值得关注

  近些年,部分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园区的发展势头快,但由于在规划上未能跳出地方资源、产业以及各类要素条件的窠臼,毗邻地区、园区之间又没有清晰的产业定位和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导致一些产业园区建设陷入粗放式扩张和量的扩展状态。

  本刊记者了解到,一方面,有些已经建成的产业园区,遇到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招商引资难的压力,建成后空置。记者在一些地方采访看到,偌大的产业园区建成后成为“练车场”。另一方面,部分产业园区虽然已经入驻企业,但是主导产业特色不明显,同质化现象明显,很难承担地方政府赋予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作用,而且产业单一,一旦出现相关产业不景气,园区发展就会陷入困境。

  在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采访时,记者发现这个县城共有4个工业园区,包括1个市级工业园区和3个县级工业园,而且多以煤炭相关产业为主。记者在长治县的县级园区王桥工业园看到,该园区落户的最大在建项目是潞安集团的油化电热一体化综合示范项目,其余3个建成的项目也都与煤炭相关。

  陕西、内蒙古、宁夏三省区的毗邻区域,有“能源金三角”之称。由于煤炭等资源禀赋相近,该区域内的产业园区在产业选择上也以电力、煤焦化、煤化工、氯碱化工等产业为主,彼此间有时候还有争项目的现象。

  “我们也想实现分工协作,差异化发展,可是大家资源禀赋一样,又缺乏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跨区域设计与协调机制,走的也都是围绕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为主的转型道路,确实挺无奈。”乌海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说。

  记者在武汉市走访发现,武汉市的7个中心城区中,基本上每个区都有各自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成和规划在建的已达几十个。这些创意产业园定位有不少雷同之处。

  有些产业园区则空有其壳,园区入驻企业很少。在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王桥工业园区,记者只看到有4家企业入驻,占地约4平方公里。“远远不及规划的一半。”王桥工业园区元和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经理田茂泉向记者证实,按照规划,该园区将有16家企业入驻,实现利税超过1亿元。

  “园区的4家企业中,真正大型项目只有一个油化电热一体化项目。”田茂泉说,现在作为上游原材料的煤炭市场不太好,很多企业不太会来园区投资了。

  在甘肃省白银市的兰白经济区采访时,记者看到,即使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但由于产业功能定位不明确,园区各自为政,导致招商引资项目意向性的多,能落地的少,园区空置率高。在一些中西部省市,类似的园区不是个例。

  债务危机需要防范

  记者了解到,前几年,中西部地区一些工业园区配套基建水平过高,投资挺大,甚至在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中,不顾自身条件的限制,投资少则上亿元,多的达数十亿元。

  此外,加上为了招商引资,盲目给引进企业承诺各种土地、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导致园区本身运营“缺粮少米”,地方财政支出严重透支。一些地方干部担忧,在多重压力下,一些产业园区更能出现债务危机。

  在山西长治、晋城等地的部分工业园区,记者看到许多园区标配“七通一平”,有的还提供厂房等生产设施,有的大建了娱乐生活服务设施。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耿晔强说,有的园区前期财政投资非常大,对于一个县域来说压力不小。“园区的建设通常有一个周期,且往往超越官员的任期,这就会造成这一届班子搞产业园,下一届班子去还债的现象。”

  目前,中西部一些产业园区持续投融资能力并不强,园区建设过度依赖财政投入和BT等方式,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园区的投融资平台现金流不足、可经营资产少、贷款抵押物难落实等问题,难以获得银行授信和信贷资金支持,因此缺乏“造血功能”。

  “不少园区已进入债务还款高峰期,园区和企业融资、借新还旧、展期等压力增加。”记者在贵州省一个资源大市采访时,一位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跟这位负责人一样,多地基层干部都谈到,许多早期的工业园区都是地方政府引入社会资金建设的,目前正陆续迎来偿债高峰期,少则数亿,多则数十亿元,各区县的还债压力大。

  在一些中西部地区,类似现象不少。经济高速发展时,问题和风险被掩盖,但如果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一些处于空壳状态或者产业发展不佳的产业园区,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内蒙古包头铝业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白璐说,一些园区成空壳,缘于规划项目定位不准,对地区的要素条件分析不清。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拼的是政府土地、硬件等设施投入和税费等优惠,短期可以,长期看,特别是一旦遇到经济增速发生变化,冲击就很大。

  去“特殊招商”引“无形服务”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调结构的攻坚阶段,中西部一些地方政府正是以此为契机发展产业园区,希望借以推动产业转型,承接产业转移。一些干部和专家表示,建设产业园区,必须要与当地资源禀赋、要素条件和市场需求相适应,否则园区的后期运营状态不会是良性的。

  首先,应该倡导创新园区市场化管理模式。耿晔强认为,产业园区从开发到管理都应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起一套新的管理体制。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苏州开发区的运作模式,实行行政主体和开发主体相分离。

  其次,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建立健全企业退出园区和园区产业差异化发展机制。湖北省黄石市工业办主任杨志飞认为,对已入园的企业,凡是与该园区的特色不符,或者对各园区主导产业有影响的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向所属特色工业园区转移,推进园区产业的专业化和特色化。

  同时,对资源禀赋、要素条件相同、相近的地区,在规划产业园区时,上级政府管理部门要强化功能区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管理与协调,努力在各个园区之间构建分工、互补的产业格局,引导其差异化发展。

  第三,为防范园区债务危机,应更好发挥园区经营公司作用,支持投资平台通过开展工业和仓储地产经营、产业投资、有偿服务等方式增强发展能力。同时,盘活园区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应对园区债务风险,坚持谁举债、谁偿还,确立省级不为市、县建设园区债务兜底的原则,同时建立风险预警制度,以确保园区建设以债务风险可控为前提。

  还要淡化特殊政策招商思路,在要素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只有强化无形的服务,才能形成园区的核心竞争力。田茂泉认为,产业园区建设是发挥投资规模效应、吸引外商集聚效应的有效途径,但任何事情都不能一刀切、一阵风,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在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完善法规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和市场建设,提高电子政务和数字化水平,全面提升园区的无形服务层次。□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俊任会斌魏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