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干部不用“跑部钱进”了

来源:人民日报
2016-02-21 03:04:45

  春节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申家乡青竹村农民程玲,决定扩大金银花基地规模,为此需要硬化1800米生产路。当她为资金犯愁时,申家乡政府从乡财政预算的公务经费中拿出6万元给予奖补,解了程玲的燃眉之急。申家乡之所以如此“慷慨”,是因为达川区实施“财政因素分配法”后充实了乡镇的财力。

  近年来,达川区创新实施“财政因素分配法”,以乡镇的人口、远近、上年实得财力等作为考量因素,按权重比例分配财政资金。

  财政预算公开透明,经费拨付及时到位,切实解决了基层服务群众的后顾之忧,激发了乡镇活力和基层干事创业热情。

  财力分配更科学,乡镇经费有保障

  实施“财政因素分配法”之前,达川区乡镇财政预算一直实行“零基”+“增长”方式,科学性不足,主观随意性较大。由于财政经费得不到基本保障,日常运转出现困难,一些乡镇领导干部“不是正在要钱,就是正在去要钱的路上”,泡在城区跟领导、打报告、搞协调。部分乡镇、村(社区)干部甚至垫资开展工作,积极性大为受挫。

  针对这一弊病,达川区委、区政府通过实地调研、深入摸底、多方征求意见,从2014年起,创新实施“财政因素分配法”。达川区委书记许国斌说,就是要通过改革让干部回归本职,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抓发展抓服务上,而不是“跑部钱进”。

  “财政因素分配法”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基本财力、人口数量、历史负债等因素,并将财力下沉乡镇。比如,对15个距离城区超过60公里的偏远乡镇增加财力补助10万元。根据前一年的支出决算,对总财力和人均财力排名后10位的乡镇分别补助10万元。加大对村(社区)的财力保障。按农业人口、面积、基础设施情况等将村分为一、二、三类,分别补助经费6万、5万、4万元,用于环境卫生维护、文化设施建设等公益性支出。乡镇行政人员公用经费人均预算标准第一次超过了区级部门。

  惠农资金更好落地,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因素分配法”有效保障了惠农强农资金安全落地。许多乡镇利用下沉财力,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适当补助,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如龙会乡发展优质白茶、双庙乡发展蓝莓等基地的道路硬化,米城乡、堡子镇发展“米城贡米”基地的堰塘整治,各乡镇都积极投入奖补资金。

  去年,达川区乡镇用于促进产业发展的资金达330多万元;用于建设美丽乡村、治理环境的资金达900多万元;补助村级办公经费850多万元。香隆乡实行以奖代补,对完成道路硬化任务的村每公里奖励2000元,对率先完成的村另行奖励2万元,去年共拿出18万元奖励,有效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财力下沉后,乡镇有了可以自主安排的财政资金,有条件逐年消除赤字化解债务,大大缓解了乡镇因垫资欠债搞基础设施建设等积累起来的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