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红牌专业”误导学生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6-02-19 09:24:44

  我们需要有一些这样的大学,专注于培养大家之才,专注于培养领袖人物,因为大学毕竟不是职业培训所,需要埋头赶路的人,更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援引麦可思公司调查数据,公布了一批2015年本科“红牌专业”。生物工程、美术学、生物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心理学、法学和音乐表演专业上榜。媒体纷纷转载,并冠以“下列‘红牌专业’慎选,你‘躺枪’了吗”之类的标题。

  教育主管部门采用第三方机构的专业调查并发出预警,既有利于学校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专业设置,也利于考生填报志愿参考,还体现了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原则,本是多方利好的事。但稍有遗憾的是,现在赶上微媒体时代,文章都恨不得像超短裙——越短越好,甚至只顾靠标题党吸引眼球,文章信息量是否充裕往往不管不顾。如此一来便很容易让公众产生误解,真正“躺枪”者成了那些被列为红牌的专业。

  古语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无论什么专业,都有其存在之合理性。专业设置当然要以就业市场需求作为主要衡量标准,但不是唯一衡量标准。国外就有很多奇葩专业,完全依凭人类探索世界的好奇而存在,没怎么考虑过就业市场,也没被出示过红牌。国外很多考生报考大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专业,而不是考虑一个专业在当下是冷门还是热门。大学学什么专业,常常会决定将来走的道路,不顾自身兴趣和特长盲目报当下好就业的专业,笔者认为并不可取。

  所以,肩负大众传播之责的媒体,对于专业调查报告的报道应当严谨客观,而不应只是简单合并同类项以博人眼球,否则可能会误导一些高考学子的人生选择。即便是很专业的数据调查分析机构,当其调查结论被一些媒体微缩成一张又一张红牌的时候,必须得问一问,是否还有很多必要的信息需要告知公众。比如采样的时间,如果认真了解这些所谓“红牌专业”之划分依据,便可发现麦可思公司近年来每年都发布的“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主要来自于每个专业当年的就业数据分析,这对于高校及时进行专业规划调整以避免同质化,也许较有价值,但对于一个四年后再考虑就业问题的高考生来说,也许并不具备太大的预测价值。又比如测量指标,这些专业被出示红牌的主要原因乃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也即单纯从就业指标进行考察,影响某个专业美誉度的其他很多重要指标并没有纳入分析。

  因此,一个认真负责的媒体,不妨告诉各位看官:首先,以下播报乃实时播报,并非代表预测未来,四年之后红牌绿牌专业可能完全调换都说不定,因为在各种预测未来十大最有前景专业排行榜中,生物工程、应用心理学等专业反而是常客;其次,以下专业背上红牌,只是因为单纯将就业指标纳入分析,而该专业对社会的贡献度、对人的陶冶等都不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该红牌榜只适用于渴望本科毕业即能谋到一份安稳工作之人,希望考研深造之士不适用,深怀冒险和创造精神之士更不适用。

  这样的媒体可能啰嗦,可能不一定受欢迎,但却是有责任感、有情怀的。最后,作为一位大学中人,也不得不再啰嗦一下:就业体现的只是大学社会属性的一面,万万不可当作大学的全部。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就说过,“研究型大学,从来就不应以就业为导向”。我们需要有一些这样的大学,专注于培养大家之才,专注于培养领袖人物,因为大学毕竟不是职业培训所,需要埋头赶路的人,更需要仰望星空的人。我们也需要有一些这样的专业,专注于也许就业困难的基础科学,板凳甘坐十年冷。因为正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探测到引力波之后,其校长拉斐尔·赖夫致信全校时表示,我们今天庆祝的发现体现了基础科学的悖论:它是辛苦的、严谨的和缓慢的,又是震撼性的、革命性的和催化性的。如果没有基础科学,最好的设想就无法得到改进,“创新”只能是小打小闹。只有随着基础科学的进步,社会也才能进步。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