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掉情绪,我们只是记录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16-02-19 08:30:30

  这些天,相信你已经看了太多同类的文字。

  每到过年,农村就出“新闻”,这已成为一种传播现象。这些文章的主题,无外乎城乡分野、乡村衰败、观念变迁……或激愤,或忧伤,多少都带着远离故土的想象和往日不再的惆怅。

  与之相对的,是理性的“反乡愁”派,他们认为这样的记录太片面,这样的抒情太哀怨,既不符合农村的实际,也不符合农民的意愿。

  如观察者所说,返乡文字井喷,与具有话语权的人集中返乡,对故乡补偿式的关注有关,但我们也不会因此认为,农村没有问题,乡愁都是虚妄。

  中国发展到现在,城乡无疑都在进步,但城乡的疏离、发展的差距依然存在,而且在有些方面有拉大的迹象。据有关研究,城乡二元结构不仅仍然存在,中间还隔着一个农业工业部门,进入了“三元”区隔。我们现在大力推进的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都是为缩小城乡差距,矫正发展的失衡。

  解决农村的问题,需要更高层面的政策调整和平权运动,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尤其需要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参与。而观察和记录,是参与建设的前提。

  而且,中国太大了,不仅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就像精准脱贫一样,乡村发展最需要的东西也各不相同。不同地区和视角的记录,都能呈现部分的真实。就像拼图,翻起来的块块儿越多,整个乡村的图景才会越清晰。

  这就是我们仍要操持这些文字的原因。当今农村的问题,或许有很多共性,但我们的记者回乡所见所闻,又各不相同。我们可能不缺分析,也不缺情怀,但个体的命运和真实的记录,永远都是有价值的稀缺品。

  过滤掉泛滥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只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