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社区减负增效

作者:吴亚飞 来源:四川日报
2016-02-18 11:44:04

  2月14日,乐山市市中区柏杨街道茶坊社区兰字远老人家中,几名由社工组成的“义务帮扶队”正为老人维修坏掉的热水器和清理家中杂物。“除了定期上门走访,平时有难题,还可随时拨打社区热线电话。”兰字远直言心里很暖。

  这是乐山让社区从高负荷的行政事务中脱身,回归服务自治本位的一个缩影。从去年10月开始,该市印发《关于减轻社区负担的十二条措施》,重点在全市推行“三减一强”措施,即削减社区的机构牌子、考核评比、行政事务,强化保障问责机制,推动社区工作减负增效。

  如今反响怎样?记者在该市各社区进行了走访。

  做减法

  摘牌免考“瘦身”行政事务

  记者在乐山多个社区门前发现,五花八门的牌子不见了,统一悬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两块牌子。

  这样的变化让乐山市市中区泊水街道县街社区党委书记王红梅长舒一口气。“社区工作量有多大,看看这些摘下的牌子和以前台账就知道了。”县街社区的牌子可谓应有尽有:“价格咨询服务点”“计生工作站”“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心理健康咨询室”“人民调解委员会”等。

  王红梅透露,高峰时期,该社区共有30多块牌子,办公室里都挂不下,等到相关部门来检查时,便临时挂上相应的牌子。

  王红梅坦言,这些牌子都是有关部门要求挂的,但对社区而言,每块牌子都意味着一份责任,对应着一项工作。

  开不完的会、盖不完的章、数不完的示范创建、说不完的评比表彰……社区一度担负了大量行政职能,变成“万能”社区。茶坊社区党委书记辜敬东直言,特别是各部门对社区各项工作的任务指标、创建评比和工作台账等过多,严重影响社区服务功能发挥。

  直指社区的痛点,乐山从去年开始对社区的机构挂牌、考核评比、行政事务进行全面清理。面向社区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除中央明确要求开展的和省、市批准保留的项目外,其他一律取消;与此同时,乐山设立社区工作准入门槛,制定社区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两项清单,其余需进入社区工作的事项实行准入制。

  截至目前,该市共清理社区工作事项205项,清理台账51个,清理机构牌子124个,精简考核项目29个。

  做加法

  财政兜底 提高服务能效

  社区工作松了绑,但辜敬东仍有烦心事。茶坊社区是乐山典型的“超大社区”,28名工作人员服务于社区5万余名居民。“工作量大不说,社工待遇不高,要留人不容易。”

  王红梅道出相似苦恼,县街社区位于老城区,老旧民房数量多,该社区承担的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担子颇重。该社区建立了义务清扫队、文明劝导队,带领社区志愿者、居民,对辖区内牛皮癣、废弃旧家具进行了彻底清除,参加人数多达800余人。“工作见了成效,但项目经费吃紧。”“解决社区的后顾之忧,乐山在社区办公经费、党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统筹整合相关社区建设资金,重点保障相对欠缺的社区服务设施、信息化建设经费。”乐山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科长王玉琴说,去年乐山将全市各个社区的10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列入财政拨付,由财政兜底,让社区“专心”为社区群众办事。

  2015年底,茶坊社区不再像往年一样上交一大摞考评材料。“而是由社区群众、上级机关、社区党委三方展开双述双评考核。”辜敬东说,社区为群众办了啥事、社区钱怎么花,大家心中都有了明白账。

  做乘法

  激发动力 整合资源搭平台

  减负后的社区,精力投入在哪?“事务性工作少了,但社区的工作量没有减少。”王红梅说,社区为群众开展了特色化服务。

  以县街社区为例,该社区中老年妇女数量较多,去年5月启用了“妈妈家”社区发展和服务中心,成为该区域妇女学习技能和创业就业的平台。社区志愿者吴敏是“妈妈家”教授手工艺术的老师,她定期为70余名妈妈学员上课。其中,成熟的手工艺品将通过成都某公司在线上线下进行售卖。

  “妈妈家”是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四川省妇联等共同发起的创新性社会公益项目。在乐山县街社区落点,其运作经费由妇联和企业共同承担。王红梅介绍,通过“妈妈家”的牵线搭桥,很多妇女重拾自信,获得了更多收入。

  整合“小平台”资源,撬动青年志愿“大服务”,茶坊社区作出了示范。茶坊社区联合乐山师范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乐山校区等建立“518志愿服务队”,目前共有志愿者310名,确定了每周一为党员义工日、每月在乐山市康复中心开展残疾儿童关爱专题服务、环境整治活动等。“如今已在乐山市形成一支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志愿者队伍。”辜敬东说。(记者吴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