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中央党校校园建设纪实之三

来源:中央党校网
2016-02-17 11:07:32

  编者按:

  校园是教育的场所,是学员学习和生活的地方,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是“无言之教”。近年来,中央党校大力优化校园环境,着力打造校园文化,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形成了具有党校特色的浓郁文化氛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中央党校网推出《中央党校校园建设纪实》专刊,共分为四个主题:红色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温暖校园。本期推出:书香校园——中央党校校园建设纪实之三,敬请关注。

  文字报道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2015年9月15日下午,随着红绸落下,中央党校大有书局开业了。这是继掠燕湖畔的二味书屋、综合楼前的求是书店之后,党校学员教员又一品鉴书籍、交流思想的绝佳去处。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强调,“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对于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工作更为重要。”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号召,校委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组织有关部门集中力量对二味书屋、求是书店、大有书局进行了重建或改造。新的书店阅读环境更为雅致,文化气息更为浓郁,图书种类更为齐全,内容更加贴近领导干部读书学习实际,成为书香校园建设中的一个亮点。

  同样令人眼前一亮的还有党校校园内添置的楹联、匾额。启功、沈鹏、欧阳中石、郑诵先,名家挥毫书意气;“静观”、“有恒”、“鉴水平云”,笔端着墨写精神。党校楹联、匾额是镶嵌在风景中的书籍,其内容多出自经典,却又非照搬套用,而是充分考虑了其所依托的亭台楼阁的功能与风格,相适相生,浑然天成。清早或是傍晚,信步校园之中,远眺近观党校的楹联、匾额,细细品味字里行间的哲理意蕴,一种文化的自省、自觉、自信便油然而生。

  “穷八家无穷八先生一贫到底,大有庄有大有书局繁荣在即。”读书环境焕然一新,读书氛围日益浓厚,品书交流活动也更为蓬勃地开展起来。

  天气转寒没有冷却党校人读书的热情。培训部的“大有读书茶座”、进修部的“大有悦读·品书系列”活动场场爆满。校委领导与学员教员,齐聚一堂,畅所欲言;老同志与研究生,不分长幼,都是读者。大家围绕一本书、一个主题,分享读书心得,碰撞思想火花,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同时,陶冶了性情、提升了思维能力,用一位中青一班学员的话说,这等于在课堂之外,又开辟了“第二课堂”。由培训部主办的留筠摄影茶座则秉承“贴近学员生活,点滴塑造文化”的理念,从兴趣点切入,进一步提升了学员发现美、欣赏美、记录美、凝固美的能力,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读书活动也在党校各部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哲学部、研究室等部门在书香校园建设过程中将读书活动与人才队伍建设融合起来。哲学部创办了“青年教师读书会”,打破二级学科界限,在研读经典中滋养思想,提高教研质量;研究室成立青年读书会,引导大家读书学习,着力补足年轻同志理论和写作上的短板。研究生院长期以来保持着重视“读经典”的优良传统,打造了“求是学术论坛”等多个读书交流活动品牌,同时加强读书活动制度建设,鼓励在重视经典理论的同时关注现实问题,鼓励进行跨专业、跨年级的读书交流,切实把“读经典”变成研究生自觉自愿的活动,提升读书质量和效果。信息中心则立足业务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了“读网会”主题党日活动,让部门年轻同志走上讲台,共同探讨主流网络媒体办网特色与经验,为进一步改进中央党校门户网站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建设书香校园,凝聚思想力量,关乎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的成果内化,对党校事业发展影响至为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党校在倡导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因此,持之以恒地把“书香”作为校园建设的关键词,通过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鼓励教职员工勤奋读书,要求全体学员认真读书,带动党员干部热爱读书,最终形成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精神气质,这必将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