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政府之“手”:扶了乳企坑了奶农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6-02-17 07:45:19

  受低价洋奶粉冲击,一些乳企对生鲜乳压价收购,乳业大省黑龙江的奶牛养殖业面临行业“洗牌”。记者近期在当地采访了解到,由于多种原因,部分乳企在一些区域已经处于近乎垄断奶源的地位,虽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稳定奶农收入起到积极作用,但也因其市场份额过大等原因,易引发乳企失信、压低价格侵害奶农利益等问题。一位当地奶农称,当地政府要求他们只能把奶交给指定的公司,不允许卖给别的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乳品加工企业与养殖者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完善,亟须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破冰,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在这方面都应有所作为。

  交易参考价“失灵”

  在此轮低价进口奶粉冲击过程中,黑龙江省一些地方的交易参考价再度失灵。肇东市宋站镇一位奶农告诉记者,现在养牛就是赔钱,眼看奶价连续往下掉却无能为力。

  因奶农在生鲜乳定价方面缺少话语权,黑龙江省曾探讨如何保护奶农利益,规范生鲜乳交易行为。2010年7月,黑龙江省多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生鲜乳购销价格管理的意见》提出,实行生鲜乳购销交易参考价和政府指导价相结合的定价机制,省里成立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会,制定全省生鲜乳交易参考价和上下浮动空间,交由各地执行。

  意见同时明确,在生鲜乳购销交易参考价失灵时制定生鲜乳政府指导价,适时在部分生鲜乳购销价偏低的地区启动政府指导价。由省物价监管部门会同省畜牧兽医部门对当地生鲜乳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进行监审和调查,制定生鲜乳购销政府指导价并监督执行。

  黑龙江省在这项政策出台的当月,就对肇东市、富裕县和双城市(现为哈尔滨市双城区)实行了政府指导价管理,使三地一度过低的奶价得到缓解。按照有关部门的说法,黑龙江省生鲜乳交易参考价与政府指导价的实施,一度维护了黑龙江省奶农的利益,奶农养牛热情高涨。

  但记者采访发现,在此轮低价进口奶粉冲击过程中,黑龙江省一些地方的交易参考价再度失灵。肇东市宋站镇一位奶农告诉记者,现在养牛就是赔钱,眼看奶价连续往下掉,前几年最多达3.4元一公斤的奶,至2015年8月已掉到2.6元一公斤,远低于黑龙江省第三季度规定的交易参考价最低限值2.94元。

  哈尔滨市双城区畜牧兽医局局长张国林介绍,省里制定的交易参考价对小区和牧场来说,能执行到位,但对往奶站交奶的奶农来说,就难以执行了,2015年第三季度价格最低时奶农能得到的奶价为每公斤2.20元。

  记者了解到,富裕县企业收购散养户生鲜乳的结算方式,是企业直接支付给奶站,再由奶站扣除管理费成本后,支付给奶农。富裕县奶办主任杨东利介绍,2015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富裕县的奶农已拿不到交易参考价确定的价格了,比如第三季度是每公斤2.94元,企业支付给奶站是3.00元,奶站再扣除成本,奶农根本拿不到2.94元。

  对于企业不执行政府制定的交易参考价,黑龙江省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亚立认为,目前企业受国际低价进口奶粉的影响很大,用本地生鲜乳生产就是赔钱,政府没办法再硬性约束企业执行交易参考价。

  奶农:乳企给的价低还拒奶

  部分奶农及业内人士认为,现在部分企业收购生鲜乳的价格这么低,除了受国际低价奶粉的影响外,还在于有的地方政府支持个别企业对当地奶源的垄断,一直没有形成健康的市场定价体制。

  肇东市宋站镇一位奶农说,奶价这么低,“原因都在肇东市政府这呢,政府只支持伊利,而伊利控价控得狠。”有奶农说,当地只让交给肇东伊利乳业责任有限公司,不允许卖给别的企业。如此支持伊利,是为了招商引资以及财政收入。

  有关资料表明,2001年肇东市领导十次赴伊利,终于请来了伊利在肇东投资建厂。伊利入驻后,肇东市又提出了促进奶业发展的15条政策。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伊利累计为肇东市贡献利税2.16亿元,其中2008年肇东市10亿元税收中,伊利贡献了5000万元。

  与肇东市类似,富裕县则大力扶持了足以垄断奶源的黑龙江省光明松鹤乳品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市双城区则扶持了足以垄断奶源的双城雀巢有限公司。这些大型乳企的进入,对促进当地乳业发展、带动奶农增收、拉动地方经济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一企独大”的弊端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也逐渐显现。

  富裕县塔哈镇一位奶农说,富裕县曾一度禁止其他企业来高价收奶,只让卖给光明松鹤。光明松鹤不但给的价低,而且时有拒奶发生。富裕县奶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杨东利认为,“因为当初对企业放纵得太狠了”,才导致光明松鹤如此压质压价。

  哈尔滨市双城区的双城雀巢有限公司,也在当地奶源收购中处于垄断地位,全区最多时日加工鲜乳1500万吨,仅雀巢就拿走1200万吨。而双城雀巢的税收支柱地位,也一直没有其他企业可以撼动:2004年双城财政收入5.8亿元,雀巢纳税3.7亿元,占60%。2010年双城财政收入16.38亿元,雀巢占2.8亿元,仍处于支柱地位。

  记者采访发现,这些扶持企业垄断奶源的地方政府,在此轮猛烈的市场风浪冲击下,在大量奶农杀牛倒奶退出养殖业的情况下,显得尴尬而无奈。部分政府官员的反思发人深省。

  杨东利告诉记者,由于光明松鹤拒奶,为了奶农少受损失,县委书记已到上海光明总部跑了好几次,但效果不理想。富裕县畜牧局局长牛明志说,当年政府确实不让奶源外流,以至于今年光明松鹤公司的拒奶量很大。现在看,在企业发展上不能一家独大,特别是将来一定要形成竞争。原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现在不行了,要让市场起决定作用,再也不能扶植垄断企业了。下一步,富裕县就得探讨跟外埠奶企沟通了。

  肇东市畜牧局副局长王树立说,自上世纪90年代肇东市乳品厂被伊利收购后,肇东就仅有伊利一家乳品企业。现在看到中小养牛户活不下去的情况感到很悲哀,企业有时低价收奶也没有账算,不得不看政府的面子收一些奶,政府显得尴尬。在市场经济下,一个区域或城市,在引进企业时,最好不要形成垄断。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部分养殖业人士抱怨地方政府部门在制定行业政策时缺少长远的市场眼光,造成政策缺乏连续性。业内人士指出,在政府主导的交易参考价失灵、第三方检测制度均无明显效果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探讨建立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甘南县兴十四镇兴业村农民徐玉森有个100多头牛的小型家庭牧场,目前濒于破产边缘。徐玉森说,前几年政府部门鼓励上家庭牧场,承诺又贷款又贴息的。后来很多养殖户没得到贷款,规模化没上来,现在只有等死的份了。

  地方政府部门缺乏对企业的监管也遭到诟病。根据黑龙江省乳业管理条例,企业与奶农必须签订收购合同,而记者在多个市县采访,很少有奶农能拿出收购合同,均表示企业不给。此外,对于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制度,虽然一些地方制定了规定,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保障不了奶农利益。有奶农表示,不敢检测,不敢得罪企业,得罪了企业“一把赢把把输”。

  记者发现,行业利益联结机制被各地政府呼吁了多年,但除了少数企业自发建成全产业链模式外,鲜有建成企业与养殖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联结机制。

  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兰威说,我国有乳制品工业协会,还有奶业协会,这些协会在乳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少作用,但其作用发挥得仍远远不到位。像日本,是由行业协会把各方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我们的协会,多半是开开会,起不到更大的作用。

  黑龙江省畜牧局副局长孙文志认为,北欧发展乳业的模式,其上下游是连在一起的。这件事不单是黑龙江省,其他乳业大省甚至农业部都在考虑。他认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当然首先靠市场的自发力量,但政府在这个时候的行政推动也不可或缺。下一步在进行政策设计时,应设置财政资金激励政策,鼓励把企业与上游基地联结在一起。

  齐齐哈尔市畜牧局局长、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齐晓彤认为,我国应在保护生鲜乳安全的前提下,适当通过种养一体化、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导入,来降低生鲜乳和奶牛养殖的系统成本。可通过加快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推动产业组织模式升级、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奶牛养殖补贴和保险政策等方法,推动我国乳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