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村春节“老理儿”受冷落

作者:刘宝森 来源:新华社
2016-02-11 15:33:17

  新华社济南2月11日电(记者刘宝森)“今天能熬粥吗?”正月初四一早,于海问母亲。

  “想喝就熬。”他60多岁的母亲说。

  在中国一些农村,春节过后两三日,是不能熬粥的,因为在这时熬粥,今年的庄稼可能会“嘎巴”(音)了,意思是就像粥熬干在锅里,不会有好收成。

  春节期间,记者返回河北省农村老家,发现像熬粥禁忌一样,磕头拜年、初一不扫地倒垃圾、正月禁止理发、买鞋等曾经“盛行”的春节老理儿,如今却渐行渐远。

  在农村,有些老理儿经常与不吉祥的后果联系起来,如正月里买鞋,被认为有可能会带来不幸,因为“鞋”和“邪”同音。

  守岁是中国民间习俗,指的是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如今很少有年三十熬夜的了,困了就去睡,像我们这些中年人有的是看完春节联欢晚会睡的,而老年人,像我的父亲九点多就睡下了。”青县北王庄村民刘洪峰说。

  拜年的仪式感也越来越淡。记者发现,从初一开始,北王庄的村民仍以家庭为单位,走村串户拜大年,但很少见到真正行传统跪拜礼的人,取而代之的是热情的寒暄问候。

  回家过年的大二学生张宝印表示,父母平时很少讲老规矩,而像他一样的年轻人早已将微信当成了拜年的主要工具,平日里整个大家庭建了群聊,走亲戚前早通过这些方式相互拜了年。

  至于村里正月初五不外出、正月二十五“添仓节”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娘家、整个正月不能做针线活等老理儿,很多年轻人更是不甚了了。

  “现在没那么多讲究了,生活在科技发达的新时代,对于以前的一些旧规矩早就看开了。”刘洪峰说。

  老理儿的味淡了,但浓浓的年味儿不变,亲情、团聚仍然是春节的主旋律。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说,老理儿也是年俗的一部分,包括拜年在内的年俗是春节里的重要交际方式,虽然有些形式被替代甚至消亡,但人们追求团圆、幸福的愿望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