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土陶匠人:清洁能源让古老技艺在开放中传承

作者:蔡国栋 来源:新华网
2015-12-16 13:34:13

  新华网新疆喀什12月16日电(记者蔡国栋)在黑黝黝的土陶作坊内,64岁的匠人吐尔逊·肉斯坦木可谓“火眼金睛”,透过土窑上端的一口洞眼,就能目测出窑内温度的高低。一旦窑内炉火颜色稍微发生变化,他就开始添减柴火,以免窑内温度忽高忽低,影响土陶品质。

  作为喀什老城高台民居家族制陶的第七代传承人,吐尔逊从17岁就跟着父亲制作土陶,是这里最资深的手工制陶人。即便拥有常人无法掌握的技能,但吐尔逊·肉斯坦木在温度恒定方面还是无法做到精准,且因窑内受热不均,每炉烧制出来的土陶成品率只能维持在7成左右。

  高台民居位于喀什老城东南,直面穿越喀什的吐曼河。由于取材方便,制作土陶的匠人在高台上搭建民居,筛选黏质的河土制作各种陶瓷家什。让吐尔逊·肉斯坦木惋惜的是,自己的三个孩子对制陶都不感兴趣。就在他的土陶手艺面临无人可传的时候,2013年3月,一个叫祖里甫卡尔·阿巴拜克力的年轻人拜他为师,成为吐尔逊家族制陶“第八代传承人”。与师傅不同,年轻的徒弟思维活跃,善于把维吾尔族传统乐器和花纹雕刻至土陶上,还喜欢尝试把新科技应用到传统制陶中。

  起初的两年,师傅制胚、烧制,徒弟雕刻、销售,两人合作还算顺利。今年夏天的一次制陶探讨中,徒弟提出购买一套电炉窑,把现代环保科技引入传统的土陶制作。还没等他说完,师傅就一口回绝了他:“想放弃几十年的手艺绝不可能。”

  面对师傅的拒绝,祖里甫卡尔·阿巴拜克力没有放弃,借助各种场合不断给师傅“做思想工作”。最终,看在唯一的徒弟耐心劝说的份上,师傅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从江西景德镇购买了电窑炉和配套设备。

  12月初,在当地供电部门帮助下,第一台电窑炉在喀什老城阿热亚路的门面房内运转起来了。以电力供热的窑炉不仅温度恒定,且窑内受热均匀,第一次烧制的土陶成品率就达到9成以上。

  吐尔逊·肉斯坦木亲自拿起了笔,算了一笔账:过去烧制一炉土陶仅柴薪费用大约要350元,而用电窑炉仅需70元电费;过去大车小车拉柴、稀里哗啦往里添,烧窑时人满脸烟灰,现在电窑炉没有灰,没有烟。“土窑烧陶,再怎么细心,有的土陶都用不成,这个电炉子就不一样了,”吐尔逊·肉斯坦木笑着摇头说,“真是老了,思想跟不上了。”

  国网疆南供电公司营销部市场开拓主管魏昌明说,这是喀什第一家使用电炉窑的土陶作坊,为了在传承喀什传统手工艺的同时,降低制作成本,保护南疆绿洲脆弱的生态环境,将来电力部门还会为更多手工艺人提供细致服务,发挥电能便捷、安全、清洁等优势,推广“电能替代”能源消费模式。

  但是,在喀什老城仍有部分制陶匠人坚持不用电、不用模具、不用化工颜料。他们认为土陶须是古朴,要将祖祖辈辈的手艺延续下去。

  已经改变观念的吐尔逊·肉斯坦木却认为,古老技艺也应随着时代发展,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才能更好地传承。如今,他的制陶作坊作为参观景点,在喀什老城高台民居保留着,向更多游客介绍悠久的土陶文化。

  黄昏时分,喀什老城夕阳低垂,繁华街市恢复了寂静。此刻,走过千年丝绸之路时光的喀什,继续在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

  在距离喀什不远的戈壁滩上,大面积的光伏发电站一片连着一片,把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转化为电力,输送到千家万户。

  对于土陶匠人吐尔逊·肉斯坦木来说,清洁能源正让制陶这项古老技艺在开放中传承发展,因而孕育着更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