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创新形式治理“垃圾围村”

作者:蔡敏、杨丁淼 来源:新华网
2015-12-16 10:11:27

  新华网合肥12月16日电(记者蔡敏、杨丁淼)“村干部和保洁员告诉我们,只要记住能腐烂的丢可回收桶,不能腐烂的丢不可回收桶就行”,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64岁农民高登扬并不知道标识背后的意义是什么,但他已习惯性地把果皮、枝叶、厨余垃圾等倒进绿色的桶里,金属、玻璃、塑料等扔进灰色的桶里。

  两个小小的垃圾桶,正在改变着来安县农民沿袭已久的乱扔垃圾陋习,而这样的改变,在中国基层对农村垃圾治理的创新中屡见不鲜。

  据住建部测算,目前,中国农村约有6.5亿常住人口,仅生活垃圾如果按每人每日产生0.5公斤计算,一年可产生约1.1亿吨垃圾,但其中有0.7亿吨未作任何处理。地方重视不够、治理简单粗放、财政负担重等因素使这一问题解决起来困难重重。

  多年来,农村垃圾治理均遵循“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实施。“农村垃圾面广线长,构成复杂,源头的收集转运是最大困难,且没有具体的指导办法和经验可循。”来安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郭永付说。

  在来安县张山乡,60多岁的老人吴绪国对农村环境的变化感触颇深:小时候还能在河里钓鱼摸虾,但近30年来池塘逐渐被垃圾填满,灌溉沟渠被堵塞废弃,“哪有地方垃圾就往哪摞,几十年下来,村民们好像住在垃圾场里,夏天的味道别提有多难闻。”

  2014年起,来安县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公开招标专业保洁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平均每个乡镇布局100个收集点,逐步为每家每户配备两个分类垃圾桶。

  每天会有专人保洁员,分两次开着电瓶车定时上门,清理农户门前垃圾桶并集中到大桶运至收集点,再由垃圾压缩车将收集点垃圾运至县城处理。整个过程垃圾封闭处理,“不见天、不落地”。如今的张山乡村容整洁靓丽,房前屋后井然有条,基本看不到垃圾露天堆放。

  张山乡环卫所所长俞德宝告诉记者,镇政府每年购买垃圾处理服务的费用约140万,其中县财政通过奖补的方式出资60%。相当于为每个农民花费不到50元就解决了“垃圾围村”的难题,性价比和可操作性极高。

  合肥瑾亮清洁服务公司负责张山乡保洁作业,项目经理马良柱非常看好农村垃圾保洁项目的前景,一方面经核算项目利润率稳定在10%至15%,另一方面未来农村保洁市场非常广阔,公司正在积累经验,准备进军这片蓝海。

  面对普遍存在的农村垃圾治理存在收集转运难、陈年垃圾清理难、保持长效难等诸多障碍,中国各地探索创新出很多办法。

  四川丹棱县龙鹄村修垃圾池、雇保洁员,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直到开始尝试“垃圾承包制”的方法,完善激励机制,将垃圾清运所有的环节承包给村民,取得了良好效果。

  广西探索垃圾源头分类,村民先初次分类,再由保洁员二次分类,部分地区还支持农民收集废旧玻璃瓶和农药包装、灯管等有毒垃圾到废旧回收点兑换生活用品。

  宁夏固原市成立了农用塑料残膜回收企业,农户收集上缴的塑料残膜可获得相应报酬,企业变废为宝生产塑料颗粒销售,利润可观。

  一些基层干部反映,把农村垃圾治理好是政府所能、环保所需、群众所盼。基层干部和环保专家建议,应进一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宣教,探索农村垃圾治理收费制度。

  来安县城管局局长郭永付建议,可以尝试探索农村垃圾处理物业化,象征性地每人每月收取一元,既可以适当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更能增强农民环境意识,使其认识到“垃圾是一种污染,谁污染谁就有治理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