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又起情更浓——复排《白毛女》再现经典受好评

作者:刘硕 来源:新华网
2015-12-14 15:25:11

  “北风”又起情更浓——复排歌剧《白毛女》再现经典受好评

  新华网长春12月14日电(记者刘硕)近日,由文化部组织复排的歌剧《白毛女》在多地巡演,所到之处均收获观众的一致好评。主创人员如何让《白毛女》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年轻演员如何担起再现经典的重任?已经在中国文艺史上吹了70年的“北风”如何再次点燃了观众的热情?

  找到《白毛女》的根脉

  70年前,《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年来,《白毛女》多次再版复排,并且被改编为多种艺术形式,《北风吹》等旋律伴随几代观众成长。在历次复排中,几代艺术家塑造出经典的艺术形象,而在此次复排中,以年轻演员为主的阵容如何担得起重现经典、甚至再创经典的重任,是摆在主创人员面前的难题。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明文军说,歌剧《白毛女》是70年前树立起来的中国民族歌剧的开山之作,要在今天对这一经典作品更好地继承,最重要是找到创作的根脉。找到根脉,致敬传统,这样的原则体现在复排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舞台上,等待父亲回家过年的喜儿忙碌在灶台边,贴饼子的手法十分娴熟,不少观众看后表示,演员的表现“非常地道”。然而,这一切对于来自南方的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喜儿的扮演者雷佳来说,曾经是完全陌生的。

  为了让演员们更好地演绎角色,主创人员一头扎进了河北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顾不上洗不了澡、上露天厕所等难处,在正月里感受农民盼年、过年的心情。包饺子、贴饼子、点豆腐……农民成了主创人员们的老师,让他们找到了剧中人物应有的状态。

  70年来,还有一条根脉早已内化于曾参演《白毛女》的老一辈艺术家心中。“一辈子都跟着《白毛女》”的复排艺术顾问、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政委乔佩娟告诉记者,排演过程中,复排艺术顾问郭兰英一招一式作出示范给演员排戏,剧中每一个角色、每一个动作全部都在她的心里。据主创人员回忆,郭兰英指导排演的二十多天时间里,现场经常因为她精彩的示范响起由衷的掌声。

  用民族情感温暖人心

  “首演的时候,延安的剧场里没有乐池,我是坐在观众中指挥的。演到喜儿哭爹的段落,我哭了,演奏员都哭了,我听到后面的观众跟着我们一起哭。这就是根,白毛女回家了,这样的感情用语言无法形容。”巡演总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常任指挥刘凤德回忆起在延安的巡演首场演出仍然激动不已。

  复排剧本统筹、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副院长黄奇石评价《白毛女》时表示,《白毛女》这部戏很奇特,南方北方观众都喜欢,既能在农村的土台子上演出,也走进剧院,甚至还走出了国门。

  为什么《白毛女》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专家认为,答案就在于《白毛女》本身:民族歌剧中特有的民族情感。

  吉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评论家孙桂林表示,此次歌剧复排注重在音乐、动作、布景等方面开掘民族情感,红头绳、贴门神等极具民俗韵味,形成了很强的代入感和震撼力。

  真挚的情感给演员带来了强大的支撑力。长春站巡演开始前,雷佳身体非常不适,医生建议她不要参加演出。演出开始前,B角演员已经做好了准备,后台演职人员也以为雷佳无法参演。然而大幕拉开,主创人员都惊讶地发现,是雷佳走上了舞台。

  雷佳说:“当年白毛女创作集体的精神一直在感染着我们,进入剧组后会被每个人感动,会觉得你的生命、你的艺术已经不属于你自己,而是属于这个舞台,属于这个时代,属于所有观众。”

  《白毛女》是未完成的杰作

  没有绚丽的灯光,没有奢华的布景,《白毛女》的舞台简单却不失精致,始终与剧情发展高度贴合。据中国歌剧舞剧院舞美设计师金卅透露,截至长春站巡演,舞美费用仅花费了100万元左右。

  在歌剧《白毛女》的复排过程中,主创人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在节约舞台置景成本等方面“有所不为”,而在坚持歌剧的本体性、保证复排的艺术质量等方面,所有主创都不遗余力地“有所为”。

  一系列“有所为”的成果让人耳目一新:注重音乐创新,注重过渡音乐、场景音乐的使用,恢复了一段六十年代便已创作完成但一直未使用的大春与喜儿二重唱,把老版本中的部分对白改成了唱段,还增加了部分唱段,“我是人”等段落受观众认可……复排过程中,90多岁高龄的《白毛女》创作者贺敬之先生还亲自对改动进行把握。

  从最初6幕、5个小时版本,到3个多小时的版本,再到如今4幕、2个多小时的《白毛女》,相较以往,这次的复排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说了不唱,唱了不说。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副团长、巡演执行导演朱亚林表示,现在的观众一点就明白,做出的改动和删减使作品更精炼。

  “《白毛女》好像是一部没有完成的杰作,70年以来一直在改。至于改出来的效果,需要时间去检验,需要留给观众去检验。”黄奇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