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核心区产业转型进行时:南锣鼓巷将整体改造

作者:曾鼐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12-10 14:00:59

  北京核心区的产业调整驶入快车道。位于东城区的南锣鼓巷,正开展居民申请式腾退工作,明年将推行区域性整体改造。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进入关键期。地处北京核心区的东城,堪称京城的文化重地,借产业疏解转型之东风,将强化古都风貌保护。

  2017年小商品市场疏解一半百荣二期腾退超10万平米

  严控增量、疏解外迁、转型升级,是东城区产业调整的第一步。北京东城区委书记张家明表示,东城区位特殊,将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打造政务中心环境,进一步凸显历史文化大区的特色。

  据他介绍,根据区域特点,东城制定了特色商业街区及平房区业态发展指导目录,将严格禁止低端业态的增量。今年已有1488个属于禁限目录单位的企业注册或项目未通过审批。

  在东城区现有的35个商品交易市场,也经历着新一轮的改造调整。根据规划,东城区今年将完成疏解小商品商户2500户、经营人口7500人、腾退市场面积超过15万平米。

  其中,赫赫有名的红桥市场、百荣世贸,将全面“升级”变身。张家明介绍,不同以往的整治,整个红桥商圈将升级调整,经营了10多年的天乐市场将关停闭市,天雅珠宝市场正在疏解低端商户,红桥市场将陆续引进珠宝鉴定中心、珠宝定制中心、原创珠宝设计中心和珍珠体验中心。

  而百荣世贸商城二期的仓储部分,目前也已全部外迁,预计年内将腾出10万平方米的面积。一期商城将整体转型,目前启动了商铺回购,已经有15000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实现了统一收银,改变了原先的散、小状况。

  “也要借产业调整,消除区域重大安全隐患”。张家明说,将以疏解为切入点,打击非法、违法经营活动,整治地下空间、群租房等。

  针对未来五年的产业疏解计划,张家明介绍,至2017年末,东城区疏解商户数将超过50%,小商品市场数量减少一半以上,批发、物流功能全部外迁;至2020年末,在商品市场品牌化、特色化、便利化、市场环境优化方面,将取得积极成果。

  南锣鼓巷将推行整体改造老胡同引入物业

  产业调整后,区域如何发展?“要留住古都风貌”,张家明说。

  作为全市历史文化遗存最密集的区域,东城现有历史街区18.5片、10.35平方公里,占全市历史街区总数的43%。故宫、天坛、大运河三处世界文化遗产齐聚于此,164处国家、市、区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此地。挂牌保护院落413处,诸多名人故居隐藏于胡同深处。

  持续推进旧城改造,是东城区未来的重头戏。张家明介绍,东城统一编制了文保区保护修缮、非文保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三个行动计划”,已在南锣鼓巷地区四条胡同、前门东区等试点启动了修缮整治项目。

  作为北京旧城保存最完整、四合院最集中的地区,南锣鼓巷帽儿、雨儿、蓑衣、福祥四条胡同的改造项目,正在开展居民申请式腾退工作;目前,已经签约91户,其中选择定向安置房源的79户,选择货币补偿的12户。明年将在东四、南锣鼓巷15个胡同推行区域性整体改造,具体的改造方案正在研究中。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东城将集中打造“历史文化传承轴”,完成南中轴、太庙等环境整治项目;重点打造前门东区、南锣鼓巷地区、东四三至八条地区等一批“历史文化精华区”。

  不过,张家明坦言“名城保护任务艰巨,困难重重”。他说,旧城区的改造,在过去一段时间时间内没有得到重视,目前现状复杂,如房屋破损度较高,聚集大量低端产业,违建较多,环境脏乱;而部分文保单位,被私人或一些企事业单位等长期不合理占用,一些有保护值的历史建筑也因缺乏管理被拆除。

  “要坚持修缮保护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张家明强调。他说,区域改造将积极引入社会力量,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配合。政府要重点发挥执法作用,如打击违法经营、完善停车管理等;企业则可以解决融资平台等问题。

  他强调,必须充分激发社会活力,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名城保护的自觉性,才能共同修缮,共同维护。

  张家明称,将试点在文保区引入“准物业”管理,开展社区服务项目,加大改造老旧平房小区的基础设施,完善胡同内机动车停车管理。据悉,目前东城区全年共投入5800万元对平房区道路进行了改造翻修、道路疏堵,投入1500万元对平房区的厕所进行了维修改造。

  “要保护住北京的文化‘金名片’,提升老城区民众的生活质量“,张家明说。(记者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