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青山绿水”浓缩在产品里——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实践

作者:郭远明、秦宏、林晖、杨洪涛 来源:新华网
2014-12-16 11:13:57

  新华网南昌12月16日电 山边种植的一把小葱数十元,不用农药、化肥生产的有机稻米80元/公斤……在江西、贵州等生态环境优良地区的有机农业实践,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给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安全保障打开了一扇窗口。

   消费:“吃出家乡的味道!”

  周末南昌一家超市内,市民周春贤一家三口在粮油货架前,翻看着不同米袋上的标志。同样5公斤的量,他最后选中165元一袋的有机大米,这比普通大米贵了将近5倍。“孩子长身体,这米贵一点,但吃着放心。而且,我也能从中吃出家乡的味道。”从赣南山区走出来的周春贤告诉记者,那股浓郁的饭香仿佛让他回到少年时代。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文良说:“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2000年前,有机产品绝大多数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此后,国内有机产品市场开始启动,有机农业实践开始加速。2005年6月,我国颁布《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标志着有机产品认证制度体系正式建立。

  国家认监委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机种植面积约为128万公顷,占全国农业耕地面积的0.95%,高于全球0.86%的平均值。而发达国家这一比值普遍在5%以上。

  根据《中国有机产业发展报告》估算,2013年我国有机产品销售额约为200亿元至300亿元,约占全球市场的5%到8%,是继美、德、法之后的第四大有机产品消费国。目前我国有机产品包括蔬菜、茶叶、蜂蜜、畜禽产品、加工产品、中药材和纺织品等100多个品种。

   生产:制造“青山绿水”浓缩品

  “有机农产品就是将优良的空气、水和土壤,浓缩在农产品里卖钱。”吴文良说,“有机农业生产的土壤、水、空气环境都要符合一定标准。”他表示,雾霾频发地区,污染物质会被植物吸收,生产不出有机农产品。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山清水秀、气候冷凉,工业污染少、病虫害较轻,很适宜发展有机农业。贵州遵义市凤冈县“西部茶海”远近闻名,永安镇田坝村坐落在这片“茶海”的核心区。

  “这里土壤成分中富含锌硒元素,不用化肥农药,物理杀虫,人工除草,生产出来的是真正的有机茶。”茶农陈其波告诉记者,田坝村的有机茶通过欧盟400多项食品安全指标检测,出口到德国等多个欧盟国家。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现在的上万元。

  在江西宁都县,国家专利“蛙鳖稻生态种养技术”得到推广:虎纹蛙在田间捉虫,中华鳖在稻丛嬉戏,吃天然饲料、排优良肥料……水稻不打农药、不施肥,产出的有机米卖到80元/公斤,中华鳖和虎纹蛙每公斤分别卖到360元和60元。

  江西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认为,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对土地肥力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监管:维系有机农业的“命门”

  外观上有机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区别不大。因此,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上的严格认证和监管,成为有机农产品取信于市场的基础,更是维系有机农业的“命门”。

  贵州长顺县的有机绿壳鸡蛋,每枚售价四五元,重庆市场曾一度断货。长顺县振飞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纪斌告诉记者:绿壳鸡蛋认证前经过2年有机转换期,认证后每年面临一次现场监测和不定期“飞检”。

  长顺县畜牧办副主任吴红燕说,每个绿壳鸡蛋都办理了“电子身份证”,实现了溯源追踪防伪查询二维码系统管理。

  目前,除鲜活农产品外,有机农产品都带有防伪标签。通过标签内的17位数字有机码,可以在有机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里查询产品的真假。同时,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检测等信息也可以通过相关渠道同步获得。

  截至目前,我国有效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有25家,有效认证证书11600多张,获证企业约为8000家,分布在全国1600多个县。(记者郭远明、秦宏、林晖、杨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