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风云卫星的“新坐标”

来源:气象局网站
2014-11-21 08:05:57

  11月18日,一场关于风云气象卫星未来发展战略的国际咨询会在上海市气象局举行。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后,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全程参与了研讨。

  出席会议的专家除了曾庆存、许健民、郭华东三位国内遥感和气象卫星领域的权威专家之外,还邀请了来自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EUMETSAT)、美国国家环境卫星、数据和信息局(NESDIS)、世界气象组织(WMO)、日本东京大学等国家和组织的顶级专家,可谓众“星”云集。

  会议组建了中国气象卫星发展战略的智囊团——风云气象卫星发展战略国际咨询委员会。为何要建立这样一个智囊团?这与国内外气象卫星发展形势密不可分。2009年,WMO在第三次气候大会上提出建立全球气候服务框架(GFCS),围绕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巨大需求,其新的战略重点转移至气候服务。与天气服务相比,气候服务对观测、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2011年的第16次世界气象大会批准建立WMO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计划(WIGOS),提出通过气象卫星在内的地基-天基综合观测系统实现对天气、气候、水和环境的综合观测。

  与此同时,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气象卫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一方面面临着国计民生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在技术上需要更新换代。因此,在2014年6月出席WMO执行委员会期间,郑国光与EUMETSAT原主任、WMO空间计划卫星事务资深咨询专家Tilmann Mohr讨论建立咨询委员会的可能性,并得到积极回应,此后,专家团队迅速建立并开展了调研工作。

  “目前,全球气象卫星观方面呈现中、美、欧三足鼎立的格局,EUMETSAT负责欧洲和非洲区域,中国负责亚洲和大洋洲,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负责美洲。”咨询委员会主要协调人、咨询专家、WMO观测与信息系统司司长张文建说。根据WIGOS计划,到2025年,WMO将实现现有观测系统的整合,建立静止卫星和极轨卫星的全球覆盖和均匀分布,在此方面,国际社会对中国新一代静止卫星和极轨卫星寄予厚望。

  中国将于2016年发射第二代静止卫星——风云四号01星。该星将实现三轴稳定运行和大气垂直探测,搭载的多光谱光学成像仪通道由现在的5个提高到14个。风云四号卫星将是世界上首颗搭载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的静止卫星,也将是亚洲和大洋洲地区首颗搭载闪电成像仪的静止卫星。“风云四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静止气象卫星之一。”Tilmann Mohr表示。2020年之前,中国还将考虑把一颗极轨卫星送入晨昏轨道,将于EUMETSAT和NOAA相配合,构成全球极轨卫星星座,将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新一代全球基准星座。

  根据计划,到2021年,中国将发射5颗静止卫星、4颗极轨卫星、1颗降水雷达卫星;2020年之后还将发射1颗大气成分监测卫星。届时,风云气象卫星将更好地满足国内和国际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

  张文建表示,国际气象卫星呈现出星载仪器和通道更多、时空分辨率更高、成像更快、性能更高和产品更加丰富等发展趋势。正是围绕这一趋势以及中国在未来全球观测系统中的作用,咨询委员会专家分成几个专题小组,为2020至2040年中国新一代静止和极轨卫星的载荷仪器和星座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建议。

  卫星观测性能的提升将为数据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此,专家还建议中国气象局牵头组织在全国范围建立省级层面和跨行业的应用中心,使气象、水文、环境、林业等部门共同利用风云卫星数据,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作为咨询委员会的牵头人,Tilmann Mohr对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充满信心。他以“极大的成就”来形容过去40年中国气象卫星事业的发展,对于未来,他建议中国充分利用实验卫星这一平台,不断改进星载仪器和探测性能。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张鹏表示,通过咨询会学习了先进的国际经验,对于提高中国卫星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和实现卫星气象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国际战略咨询会将每年举行一次,持续到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