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9日电(记者任沁沁)北京时间9月28日4时29分,海洋二号A卫星(HY-2A)观测到第1417号热带风暴“北冕”的中心位置在北纬29.3度,东经143.3度;16时09分,“北冕”中心位置在北纬30.5度,东经143.7度……
这些实时监测数据,反映着今年第17号台风“北冕”的形成、发展、强度和位置。它们第一时间被海洋二号卫星准确抓取,并由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及时推送给用户。
通过海洋二号A卫星观测的海面风场图,新的副热带气旋“北冕”的地理位置、空间结构、强度大小等信息一目了然。
2011年8月16日成功发射的海洋二号A卫星,作为国家首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填补了中国实时获取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的空白,极大提高了灾害性海况预报的水平。
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性漩涡——台风破坏力极大,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台风挟带狂风、暴雨,引发沿海风暴潮,所经之处往往遍地狼藉,满目疮痍,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海洋二号卫星就是台风风暴潮观测的‘千里眼’。”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副主任林明森说,自从有了它的准确预测,台风引起的近岸风暴潮造成的人员伤亡得到大大降低。
海洋二号A卫星该卫星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体,具有高精度测轨、定轨能力与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探测能力。其主要使命是监测和调查海洋环境,获得包括海面风场、浪高、海流、海面温度等多种海洋动力环境参数,直接为灾害性海况预警预报提供实测数据。
“海洋二号A卫星每天可覆盖全球90%以上的海域,并可在西北太平洋提供台风风场实时监测数据。”林明森认为,这极大加强了中国的台风风场监测能力。
对台风路径的预报是海洋气象预报工作的重点。海洋二号A卫星准确捕捉到了台风中心的位置并跟踪其位置变化,从观测序列中可以获取台风“北冕”的行进路线及移动速度。
“这对台风预报非常重要,虽然人们无法从观测数据中对台风的下一步发展做出预报,但可以用观测结果来检验预报的准确性,从而能够改进和提高台风预报的精度。”林明森说,在台风到来时,其他观测手段都存在不足,卫星观测资料弥足珍贵。
与其他卫星观测数据获得的是高空风不同,海洋二号A卫星获取的是海表面风场的空间分布情况,风速、风向等定量化信息直接反映海表面的真实情况。
“因此不管是在台风行进的过程中还是在台风登陆的前夕,海洋二号A卫星提供的观测资料对台风强度及其破坏性的判断都是直观而有效的依据。”林明森说,这在数次台风风暴潮监测过程中都得到了体现并受到有关部门、用户的一致好评。
此外,在小于35m/s的风速范围内,海洋二号A卫星搭载的雷达高度计可以对星下点的海面风速进行较为良好的探测。相比较之下,微波散射计探测的刈幅宽度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HY-2A卫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监测到2012年对美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桑迪飓风的卫星。”林明森说。
在获得海洋二号A卫星提供的数据后,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提取或解译气旋或台风特征信息,快速生成包括海面风场专题图、海面温度专题图等动力环境产品,产品范围包括全球、西北太平洋、中国近海、中国南海海域、中国钓鱼岛等区域。
根据需要向预报部门和主管单位进行信息发布。采用FTP分发方式发送遥感数据产品和专题图、通过网站发布全球监测专题图、通过电子邮件推送卫星遥感台风监测通报、通过传真向主管部门发送卫星遥感台风监测通报,通过微信平台向用户发送卫星遥感台风风场信息监测通报。
随后,国家气象部门对台风进行编号和命名,并对台风登陆路径进行预报、预警;海洋预报部门对台风引起的风暴潮进行监测、会商和预报也随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