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局长黄坚

作者:黄浩铭 来源:新华网
2014-09-25 15:04:27

   (民族团结先进典型)让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开出富裕团结之花

   ——记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局长黄坚

  新华网南宁9月25日电(记者黄浩铭)在中越边境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的少数民族群众眼里,区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局长黄坚是一个坚强能干、平易近人的老大姐。在担任局长5年多的时间里,她走遍了防城区内的数十个少数民族聚居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热情温暖人心。

  那梭镇那钦村马蹄组60多户瑶族群众居住在道路不通、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半山腰上,经济来源靠种植八角和玉桂,但道路不通,农产品运不出去,偶尔有客商上门收购,价格也只有山下的一半。2009年,上任不久的黄坚获知情况后带着局里面的几名干部,背着干粮,沿着崎岖的山路爬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了这个许多当地乡镇干部也没来过的小山屯。

  因为贫困,屯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和小孩在这里留守。时至今日,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黄坚还清楚地记得站在泥瓦房前的瑶族大叔大娘们无助的眼神,破旧的小学教学点中孩子们稚嫩而又好奇的面孔。

  “他们太苦了,一个星期都吃不上一顿肉,我心里觉得很难受。”下山之后,黄坚到处奔走,为马蹄组申请了危房改造指标、建设了安全饮水项目、修了通往山脚的水泥路、扩建了小学教学点……如今,马蹄组已经有超过一半的群众住上了水泥楼房,部分群众还购置了面包车,生活一天比一天红火。

  “基础设施建设好了,才有条件发展产业。”黄坚在深入调研后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工作思路,把重点放在道路交通、水利灌溉、安全饮水、文化活动、产业发展等方面。5年多来,她争取到上级安排的国家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480万元,项目196个,为少数民族群众解决了不少燃眉之急。

  为了实现以产业带动边境民族地区的发展,黄坚利用争取到的产业扶贫资金实施兴边富民特色产业项目。通过育苗、养殖、培训、基础设施、肥料补助等方面建设重点支持火龙果、金花茶、优质白石崖茶和溪水养鱼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打造防城港第一个金花茶现代育苗和种植基地。通过育苗和种植大棚基地建设,扶持农户发展林下经济,带动和促进农民增收,增强贫困户的自我造血机能。

  壮族群众黄载年三兄弟3年前看到了金花茶种植的市场前景,想在山上批量种植,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黄坚在下乡走访中发现了这个情况,经过多次考察,认为这个项目可操作性强,可以带动其他少数民族群众一起参与,于是千方百计地为他们申请了扶持资金,现在黄载年三兄弟已经在华石镇种植了上千亩的金花茶,每年产生数百万的效益,周围的群众也纷纷向他们取经。

  防城区红丰润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陈耀辉说,黄坚不仅为果农争取了补贴,还组织了针对果农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果农们意识到火龙果的花朵也能进行充分利用,对其深加工后扩大了果农们的收入来源。

  近年来,黄坚除筹措本系统资金外,还争取到了其他系统投入3000多万元实施民族和边境地区交通设施、人畜饮水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并联合当地学校一起开展民族知识进校园等活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维护了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