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干部留给人们的三重追问——曾建先进事迹启示录

作者:华春雨 来源:新华网
2014-09-22 16:26:05

  新华网南昌9月22日电(记者华春雨)今年2月23日,一个好干部永远地离开了人们,离开了他割舍不下的工作。他生命的指针,定格在58岁。

  他是江西省吉安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曾建。

  人们评说,他的一生模范践行着“三严三实”的要求、生动诠释着好干部的标准、充分体现着组工干部“安、专、迷”的精神;人们追问,他的崇高品行有着怎样的支点?他的为人为官何以得到百姓的赞许?他的闪光事迹有着怎样的可贵价值?

   伟大背后的支点

  曾建有着40年工龄,38年党龄。每一个岗位上,他都留下闪光的业绩;每一步历程中,他都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

  ——多年病痛缠身,但他宁可身体透支,不让工作欠账,万家团圆的除夕、甚至是去世的前几天,他仍然忙碌到深夜,信念坚定、忠于事业是他的底色;

  ——从领题的党建研究课题论文两度获中组部课题评比一等奖,到探索的数字就业法开辟当地就业新路径,再到把当地的工业走廊构想从概念变成省级发展战略,安心本职、止于至善是他的追求;

  ——一条毛巾、一双解放鞋、一双雨鞋、一顶草帽多年与他形影不离,只要是关乎百姓的事,他就要推进到底,牢记宗旨、亲民爱民是他的情怀;

  ——多年来,人事招考和人才评聘没有发生一起违规违纪行为,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亲友谋取私利……公道正派、严于律己是他的操守。

  吉安市委书记王萍说,曾建的崇高与可敬,在于他一生信念坚定、无私奉献,一生心系群众、以民为先,一生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用生命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言。

  树高千尺有其根,江流万里有其源。曾建一生的坚守,动力来自何处?

  熟悉曾建的人们告诉记者,融入血液的“红色基因”、工作环境的党性锤炼、自身勤奋的学习进取是造就他可贵品格的重要原因:

  ——曾建生在红土地上,长在井冈山下。王萍说:“井冈山上,每一座山峰都有共产党员信仰的高度,在这里,产生了一大批为了理想信念而献身的干部,红色精神财富对井冈儿女的浸润哺育,红色基因的传承弘扬,正是曾建始终坚持崇高信念的动力之源。”

  ——曾建在组织人事部门工作13年,分管组织工作5年,与他同一时期进入市委组织部的张平说,组织部门历来是锻炼党性和人格的大“熔炉”,在组织部的几年中,严格的党性锤炼、作风锤炼,让他树立了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甘为人梯、清正廉洁的做人为官精神品质。

  ——曾建平时没有别的爱好,除了工作就是学习,他的老同事龚上迈说,曾建不仅通过学习成为每一个岗位上的行家里手,而且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理论水平、道德情操,正是善于学习,使他始终保持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人们还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词——家风。

  1980年出版的一期《吉安通讯》上,刊登着这样一篇文章《我们的贴心书记——记枚江公社党委书记刘樟英二、三事》。文章中的刘樟英,就是曾建的母亲。

  曾建是家中长子,为激励兄妹4人忠诚奉献,父母分别为他们取名“建、设、中、华”。小妹曾华说:“大哥之所以能够成为这样的人,重要的原因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曾华记得,母亲也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生下兄妹4人,休息的时间总共也不到一个月;母亲也同样严于律己,家里生活再困难,母亲也不会收取任何礼品;母亲也从不徇私情、谋私利,曾华参加聘干考试只差0.5分,母亲也不肯为她托关系、找门路。

  “母亲的敬业精神和朴实作风,深深影响着大哥,也教育着我们。”曾华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