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2014暑期电影市场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4-09-15 10:03:00

  随着9月开学季的到来,电影暑期档渐渐进入尾声。回顾刚刚过去的3个多月,国内电影市场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两位年轻跨界导演的电影处女作均获得6亿元以上票房;小众的惊悚片也出现票房超过4亿元的黑马;《变形金刚4》更以19.7亿元的成绩刷新了内地电影单片票房纪录。然而,如此光鲜的成绩却难以掩盖暑期电影市场的瑕疵:票房一路高歌,却难见经典电影;国产惊悚片出现黑马,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国产动画电影高调崛起却难与“外来和尚”同台竞争。

  几部电影经得起重复?

  有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2014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已经超过86亿元,比2013年的58.3亿元增长48%,其中有9部电影票房超过3亿元。纵观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几乎都是营销大于品质,粉丝、地理坐标等各种话题都有可能转换为不菲的收入。即便是《变形金刚4》、《X战警:逆转未来》等进口影片也是大打营销牌。为了更加适应内地观众,进口片有意识地植入中国元素,并在内地大力宣传。有业内人士称,这些进口片无非是靠3D技术和特效吸引眼球,在故事情节上并无突破和创新,这也是它们在本土遇冷的原因。

  相比进口片的宣传营销,暑期国产电影有过之而无不及。《分手大师》公映前5天,知名作家陆天明在微博上炮轰该片导演邓超,“一个不缺名不缺利的年轻影星,为什么要做出如此下作卑贱的事?”此微博一出,顿时激起千层浪,有人随声附和,有人激烈反对。不过,就是这样一部备受争议加自我炒作的恶搞喜剧,与《变形金刚4》同一天上映,并获得了将近7亿元的票房,成为2014年暑期档最大的黑马。

  除此之外,通过自我炒作方式取得高票房的电影还有《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小时代3》、《后会无期》等,这些电影都取得了2亿元以上的票房。但从时光网上的评分来看,这几部电影的口碑并不好,即便是取得7点几分的《后会无期》也出现了观众评价两极分化的现象。由此令人质疑的是,在话题和营销推高的票房中,还有多少电影值得观众用心去看,有几部经得起重复和回忆?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表示,现在整个电影行业热钱很多,社会氛围也很浮躁,大家一切都向“钱”看,在这样一个年代,很难出现那种“三十年磨一剑”的电影匠人作品。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称,目前,中国市场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但由于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尚未成熟,在电影适应市场、满足观众、追求票房的同时,数量与质量的矛盾、票房与口碑的差异、娱乐功能与审美功能的错位、电影商业价值最大化与文化伦理价值底线的冲突,也一直伴随着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这种把票房作为价值评判唯一标准的“唯票房”趋势,需要我们反思。

  国产惊悚片带着枷锁跳舞?

  这个夏天,平时不温不火的惊悚片给出了一份“惊悚的答卷”。由“惊悚片专业户”福建恒业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投资制作的《京城81号》仅用6天时间就拿下了将近4亿元的票房,这个数字是内地影史上惊悚电影前7名的票房总和。有业内人士甚至断言,惊悚片发展的黄金时代又要到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星美国际影城一位部门经理告诉记者,除了电影营销方面比较出色以外,《京城81号》跟其他惊悚片真没太大区别,能取得这么高的票房其实是有很大偶然因素在里面,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由《京城81号》主角吴镇宇参与的《爸爸去哪儿2》已经播出了两期,吴镇宇的形象受到观众的欢迎,很多观众是冲着吴镇宇去看这部电影的,所以,应该说《京城81号》在一定程度上搭了《爸爸去哪儿2》的便车。

  其实,国内市场一直对惊悚悬疑片有稳定而旺盛的需求,但从十几年前导演阿甘拍摄了一系列惊悚片引起的“惊悚热”以后,令电影人期待的惊悚片大发展始终没有出现。从数量和票房上看,与去年暑期档6部左右惊悚片扎堆上映相比,今年只有三四部上映,而且除了《京城81号》的票房遥遥领先以外,《笔仙3》、《笔仙惊魂》等影片票房均未超过7000万元。

  导演赵小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一般惊悚片的制作成本比较低,也就几百万元左右,上千万元制作的惊悚片很少,大部分惊悚片企图“以小博大”,而这就很容易出现粗制滥造。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国电影审查制度让国产恐怖片只能定义为国产惊悚片,不能有“鬼”的出现,惊悚片最后的谜底都依赖于阴谋和精神幻想,摸清套路的观众对此也再无兴趣,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惊悚片会一直带着枷锁跳舞,要出现大发展,恐怕只能是空谈。

  国产动画电影难敌“外来和尚”?

  除了粉丝电影和惊悚片取得突破以外,今年暑期档动画电影也表现不俗:从7月至8月中旬,国产动画电影保持每周1至2部的上映节奏,暑期动画电影总票房从去年的3.3亿元增长至今年5亿元左右,增幅为51%,包括《赛尔号4:圣魔之战》、《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以下简称《秦时明月》)、《神笔马良》、《龙之谷:破晓奇兵》(以下简称《龙之谷》)和《神秘世界历险记2》等7部作品,全部获得5000万元以上的票房,这比去年全年超过5000万元票房的国产动画电影数量还多。

  然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暑期档上映的动画电影中,除《神秘世界历险记2》之外的其他系列动画影片票房都没能超越前作;作为系列电影的首部影片,《秦时明月》和《龙之谷》共同打破了非低龄国产动画电影片无一突破5000万元的遗憾,但考虑到各自分别4000万元和1亿元的成本,国内票房完全不足以收回全部投资。

  据记者了解,《秦时明月》和《龙之谷》这两部电影的观众中有很多是原始IP粉丝,两部电影上映后一度引起了线上线下关于“现象级”动画电影的讨论,不过当《驯龙高手2》上映以后,这两部电影的讨论声音迅速被《驯龙高手2》的热度盖过。目前,《驯龙高手2》内地总票房已经超过3.2亿元,与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刚刚超过5000万元的票房相比,不论是从制作上还是从口碑和票房上,国产动画电影仍然难以与“外来和尚”相匹敌。

  “人才和资金的缺乏一直是束缚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重要原因,缺少这些内核性的东西,即使票房再高也无法与外国动画电影处于同一层次。” 影评人崔汀说,相比外国制作一部动画电影动用上千位专业人士,投入几亿美元资金,国内很多动画电影的制作公司核心团队只有十几个人甚至是几个人,其中还有一些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技术和经验上相当欠缺;另外,国内投资方也不愿意投资动画电影,因为动画电影资金回收期比较长,从漫画设计开始到后期制作完成大概需要4年以上的时间,而一般的电影开机后大约半年左右就可以上映。

  日前在威尼斯电影节—中国电影论坛上,星美传媒集团董事长覃宏的发言也从侧面证实了崔汀的观点,他认为,在商业电影方面中国电影工业确实不够先进,特技技术、导演理念和视觉特效等多方面还存在欠缺。

  2014年暑期档即将结束,十一档即将拉开大幕,陈可辛、宁浩、许鞍华诸多国内大导回归让今年的十一档格外令人期待。在电影票房不断刷新纪录的同时,真心希望能有几部电影留在观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