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斗“虫癌” 从饮水源头切断传播渠道


发布时间:2016-12-13 13:25:17.0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成都12月13日电 题:雪域高原斗“虫癌”

       作者 王鹏

       “我现在不跟狗玩耍了,也让妈妈挖虫草时戴上手套。”家住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虾扎乡的索朗曲珍今年12岁,在学校学到包虫病的防治知识后,她把卫生习惯带回了家里。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石渠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青、藏三省区交界处,是中国泡型和囊型包虫病的重流行区之一。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因而被称为“虫癌”。包虫卵及幼虫寄存在土壤、地表水体及动物中,主要通过食物、水源、飞沙及与动物接触进入人体。

       去年11月起,一场与“虫癌”的“战斗”在这片雪域高原打响。

       “我们去村民家中,把药派发给他们,并讲解包虫病的危害和防治要求,同时监督他们给家犬服药。”22岁的多尼是石渠县尼呷镇城关二村的一名驱虫员,每月10日,他都会到村民家中上门服务,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

       在村民达洛家里,达洛把多尼派发的驱虫药混入糌粑中,喂给了自家的狗。达洛告诉记者,他的妻子因包虫病先后做过两次手术。“国家投入了这么大的资金和人力,做到狗没病了,我们也就不会得病。”

       包虫病防治宣传工作同时在学校展开。在石渠县每一所小学,孩子们人手一张藏汉双语的包虫病知识卡片。“我们希望孩子通过学校获得包虫病防治知识后,在家里传播包虫病防治的相关知识。”甘孜州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胡平说。

       据国家统计局在甘孜州的调查,石渠县包虫病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30%、2015年的53%,提升到了现在的75.71%。

       为了从饮水源头切断包虫病的传播渠道,石渠县还在37个牧民聚居点开展草原灭鼠,并挖掘深井解决数万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石渠县疾控中心主任谢飞表示,牧民曾经习惯直接饮用被牲畜粪便污染的河水,容易感染包虫病。“一旦水井被普及,便能有效切断包虫病感染源头。”

       在格孟乡格贡二村村口,一道半人高的绿色栅栏保护着一处泵房免受牲畜侵扰,里面是刚投入使用的一口井。“以前要从河里挑水吃,现在我们这一带20多户村民都能吃上这水井的水。”村民尼伟从井里接上满满的一桶水。

       家住虾扎乡的泽容在集中筛查中被发现患有包虫病,在7月份顺利进行了手术,目前正处于术后恢复期。她告诉记者,手术共花费4.5万元(人民币,下同),其中自己承担的仅150元。“通过城乡医疗保险和包虫病项目补助等政策补贴,每例手术患者,个人平均只需承担约800元。”胡平说。

       记者了解到,经过一年多的试点,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成效显著,“虫癌”防控战正有序实施中。目前,共计已完成82300人包虫病筛查工作,筛查覆盖率达92.45%;已确诊患者6142人,新发现患者335人,已实施手术治疗315人;对所有符合服药条件的患者已全部实施免费药物治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