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供应链及物流峰会在港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0 11:0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10 11: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5年11月5日,由香港中文大学亚洲供应链及物流研究所主办的“2025全球供应链及物流峰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圆满举办。峰会以“AI与RWA驱动下的供应链重构”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及政府的众多权威专家与行业领袖,深入探讨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挑战与创新解决方案。

峰会伊始,运输及物流局副局长廖振新发表了欢迎辞。他在致辞中肯定了本次峰会对促进香港国际物流枢纽建设的重要意义,表示将继续支持供应链领域的创新与跨界合作。他强调了香港中文大学亚洲供应链及物流研究所在香港物流研究中的重要角色,包括协助政府草拟《现代物流发展行动纲领》内的八项策略和二十四项具体行动。他提到,由政府开发和营运的港口社区系统将于明年初上线,该系统将提供实时货物追踪及多项增值服务,有助加强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枢纽的竞争力。

廖副局长续指出,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数据连接至关重要,并透露已经与广东省电子口岸管理有限公司就促进两地物流数据互联互通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提升贸易和物流的效率。

同時,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院长周林教授也在欢迎辞中表示,当前全球供应链面临着贸易路线中断、需求波动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多重挑战,构建一个更智能、更具韧性和透明度的未来供应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不仅进行理论研究,还积极开展应用研究,以支持政府规划和行业发展。周院长强调,人工智能(AI)和真实世界资产(RWA)在这一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AI帮助企业预见干扰并制定应对策略,而RWA的代币化则提高了透明度和流动性,构建了信任和效率的新基础。

峰会主办方亚洲供应链及物流研究所所长张惠民教授对峰会嘉宾和参会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张教授指出,当前全球供应链正经历自工业革命以来最深刻的变革,在地缘政治重构和数字经济崛起的双重背景下,中国企业应利用自身在数字基础设施、平台经济和产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亚洲供应链及物流研究所副所长吴靖教授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与真实世界资产(RWA)的影响”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全球供应链已从“被动调整时代”进入“高波动性时代”,并提出以“大数据+AI”为核心的韧性供应链解决方案。面对地缘政治冲突、碳关税壁垒与区域化重构等多重挑战,吴教授强调传统供应链模式亟需通过技术赋能实现动态优化。

作为峰会焦点,吴教授团队开发的GlobalChain.AI大模型首次实现供应链决策从“事后报表” 到 “实时推演” 的跨越。该系统通过实时融合海关、物流、市场等多维数据,实现对突发风险的分钟级响应,并生成替代路线与库存策略。吴教授进一步提出,稳定币与实物资产数字化(RWA)有潜力重构供应链金融体系,成为跨境支付的“数字血液” 。他透露,研究所正联合业界制定RWA应用白皮书,推动香港巩固全球贸易中心地位。同时发布的《2025中国企业出海报告》指出,成功出海的关键已从“产能迁移”转向“AI驱动全球能力配置”。研究所将同步开放GlobalChain.AI试用系统与RWA白皮书通道,推动学术成果向产业解决方案的快速转化。最后,吴教授强调,中国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将为全球供应链重组提供新的机遇。

在峰会现场,多位来自全球顶尖企业的代表和产业研究专家同样带来了精彩的前沿案例分享。

本次峰会的圆桌论坛环节《AI与RWA时代下的创新投资实践》由香港中文大学亚洲供应链及物流研究所龙卓瑜教授主持,为与会者勾勒出了供应链金融创新的清晰脉络。来自投资界、科技界与产业方的多位嘉宾凝聚了核心共识:AI与实物资产代币化(RWA)的深度融合,正推动供应链金融从“信用依赖”迈向“资产驱动”的新范式。讨论认为,RWA的核心价值在于破解了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固有瓶颈。它通过将设备收益权、应收账款等“沉睡资产”转化为链上通证,极大地提升了资产流动性和融资效率。同时,AI技术扮演了“智慧大脑”的角色,为RWA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优化能力,实现了从“看面子”(主体信用)到“看底子”(真实资产数据)的风控逻辑重构。

香港中文大学亚洲供应链与物流研究所举办的全球供应链及物流峰会,旨在通过学界与业界的深度对话,成功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思想交流平台。与会者普遍认为,面对不确定性的全球环境,以学术界的前沿理论为指引,结合产业界的创新实践,共同构建更具智能性和韧性的供应链,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次峰会的成功举办,必将为供应链及物流领域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开启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