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笃行践初心 倾情驻村促振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07 10:4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07 10: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驻村第一书记是乡村振兴的先锋力量,他们深入基层,成为治理与发展的基石。河南省遂平县花庄镇赵庄村第一书记王勇凯便是其中一员,他以躬身实干的作风,留下了扎实的履职足迹。

沉下去:摸清村情民意,夯实工作基础

2025年2月驻村伊始,王勇凯书记便将深入调研作为首要任务。到任首月,他的足迹已遍布全村12个自然村、16个村民组,并重点走访了65岁以上独居老人、特困人员、老党员等多类群体。通过一次次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他不仅摸清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实情,更精准捕捉到大家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这份扎实的“村情档案”,为他后续精准施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办实事:聚焦急难愁盼,增进民生福祉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王书记始终将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心头、扛在肩上。

保障生产生活用水。面对村民反映的用水难题,他组织力量对全村水井进行了全面排查、维修与清洗,并积极寻找灌溉水源。同时,他积极向派出单位、爱心企业等争取抗旱资金,及时有效地缓解了旱情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助力“三夏”生产保障。在“三夏”农忙的关键时期,他积极协调爱心资助,向一线防火人员捐赠了矿泉水、泡面、火腿肠及米面油等急需物资,为紧张忙碌的“三夏”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后勤支持,确保了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组织健康义诊服务。针对村民就医不便,他主动协调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康养与护理学院师生及遂平县人民医院专家开展义诊,既提供了专业诊疗,也普及了健康知识,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健康意识与自我保健能力。

强党建:筑牢战斗堡垒,激发组织活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王书记将建强村党组织作为首要职责,视其为凝心聚力的“引擎”。

增强党员荣誉感与归属感。他精心组织“我为党员戴党徽”活动,走访全村老党员,亲手为他们佩戴党徽,传递组织的关怀与温暖,激发了老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推动支部共建聚合力。积极搭建校地合作桥梁,与派出单位开展支部共商共建活动,并就未来在党建交流、人才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化合作达成共识,探索党建引领下的校地合作新路径。

赓续红色血脉传精神。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村干部对村内无名烈士陵墓进行修缮维护,清除杂草、修复破损,以实际行动缅怀革命先烈,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了红色革命精神。

重教育:关爱乡村未来,播撒希望种子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而教育正是点亮未来、塑造乡魂的灯塔。

丰富乡村美育实践。他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到赵庄村小学,为学生们带去了舞蹈、美术、音乐、手工制作等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有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潜能,有力助推了乡村美育教育的落地生根。

尊师重教传递温情。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他走访慰问了村内退休老教师及村小学在职教师,向长期坚守和奉献在乡村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们表达了崇高的敬意与节日的祝福。

宣传政策营造清风。借助走访慰问等时机,他积极向村民宣传讲解村“两委”换届的政策规定、时间节点和纪律要求,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贡献了力量。

善发声:创新宣传载体,凝聚正向能量

这位第一书记创新思路,善用新媒体讲好乡村故事。他开设个人抖音账号,精心设置《驻村微故事》与《政策微宣讲》两个专题。这种接地气、有温度的宣传方式,拓展了政策宣讲和与群众互动沟通的新渠道,传播了乡村振兴路上的正能量,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担使命:绘就乡村新景,续写振兴篇章

从深入调研到排忧解难,从强化党建到关注教育,从务实举措到创新宣传,这位派驻赵庄村的第一书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他的工作,是千千万万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驻村干部的缩影。他们扎根基层沃土,倾注心血汗水,正成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