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林右旗:“空中草原”拓宽“冬季牧场”

内蒙古巴林右旗:“空中草原”拓宽“冬季牧场”

来源:法制新闻联播网 2025-11-04 09: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秋冬交替,气候渐渐寒冷。而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的智慧牧草工厂内依然暖意融融、绿意盎然。鲜嫩的牧草从自动化生产线源源不断输送出来,平价直供周边农牧户,彻底打破北方冬季“鲜草难寻”的困局。“空中草原”开拓了“冬季牧场”,一条由智慧牧草铺就的乡村振兴幸福之路,正在冬日草原深处徐徐延展,诠释了科技赋能草畜产业、破解生态与发展难题的生动实践。

作为北方生态脆弱带的重要节点,巴林右旗曾长期受困于传统草畜产业的发展瓶颈:天然草场产草量有限,季节性供需矛盾突出,养殖户面临“冬春缺草、夏秋浪费”的窘境;传统饲喂模式不仅成本高企,更因过度放牧加剧了草场退化,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一度难以平衡。破解这一“两难”,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课题。

锚定“生态优先、产业升级”目标,幸福之路苏木通过精准招商,引进赤峰木林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总投资2500万元的智慧牧草生产加工基地,为草畜产业装上“科技引擎”。基地采用立体无土栽培与自动化环控系统,实现牧草种植“周期短、产量高、效益优”的突破——从播种到收获仅需7天,日均产鲜草15吨,年产量达5475吨,产能分别是传统种植的200倍、天然草场的2000倍,真正实现“寸土生寸金”。同步建成的秸秆加工与发酵一体化生产线,每年可消化秸秆1万吨,通过微生物技术将干物质利用率提升至78%以上,年产标准化饲草包1.8万吨,能满足2.5万只羊单位的饲喂需求,构建起“种植+加工+供给”的全链条产业闭环。

如今,智慧牧草工厂已成为撬动当地发展的“黄金支点”,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深度融合。经济上,平价优质饲草直供到户,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更通过科学饲喂提升了畜产品品质,让农牧民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起来;生态上,充足的饲草供给为舍饲圈养、禁牧休牧提供了坚实保障,有效缓解草场承载压力,推动草原生态持续向好;社会层面,“党委统筹+基地生产+公司配送+农户参与”的模式,既壮大了嘎查村集体经济,又为农牧民提供了稳定就业岗位,实现“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双赢。

从“靠天养草”到“科技种草”,从“生态困境”到“绿色发展”,巴林右旗的智慧牧草产业,不仅破解了北方草原地区草畜产业的发展难题,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协同推进的有效路径。这一实践,正是当地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为北疆草原地区以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巴林样本”。(李富 蔡云飞)

图为:10月31日,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农民正在进行大棚种草作业。(李富 摄)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