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冬牧场的畜牧欢歌

巴林右旗冬牧场的畜牧欢歌

来源:法制新闻联播网 2025-11-01 14: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初冬的风掠过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索博日嘎镇阿尔山河村,卷起秸秆地的层层金浪,却卷不散这片冬牧场里沸腾的生机。数千只羊如流动的云絮在牧场铺展,数百头牛马似棕褐色的雕塑群错落其间,它们在秸秆间低头觅食的窸窣声响,与远处山峦的风声、蓝天的雀鸣交织,在草原深处奏响一曲雄浑又灵动的畜牧欢歌。

阿尔山河村像一颗镶嵌在巴林右旗北部草原的明珠,畜牧业是村民们刻在骨子里的生存智慧。这片冬牧场,是牧民们为牲畜精心编织的“越冬暖巢”。每到秋收后,玉米秸秆在牧场铺成厚绒绒的“黄金毯”,羊儿在其间蹦跳如撒欢的精灵,牛群低头咀嚼时脖颈的褶皱里落满阳光,马儿甩动尾巴的姿态潇洒似草原的舞者——农业废弃物的“变废为宝”,让冬牧场成了牲畜的“能量工厂”,更成了牧民与土地共生的智慧结晶。

“你看这羊儿,吃着秸秆长肉,身上的蓝漆标记是咱的‘管理密码’!”牧民巴雅尔图蹲在羊群旁,粗糙的手掌抚过一只羔羊的脊背,眼中的笑意比草原的阳光还暖。在阿尔山河村,畜牧产业早已不是“逐水草而居”的粗放模样:西门塔尔牛的花斑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良种肉羊的羊毛蓬松如棉絮,马匹的鬃毛在风中飞扬如丝——近年来,村里牲畜存栏量以年均12%的速度攀升,良种覆盖率冲破85%的关卡,畜牧产业的“引擎”在草原深处轰鸣作响。

这轰鸣的背后,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精彩碰撞。镇里的养殖专家定期来牧场“把脉问诊”,手机里的“畜牧农技小程序”能随时查询饲喂配方,牧民们骑着摩托巡场时,口袋里的智能耳标检测仪正实时传输着牲畜的健康数据……从“靠天养畜”到“科技助牧”,阿尔山河村的牧民们把“蓝漆标记分类法”玩出了新花样,养殖效率在精细化管理中实现了“三级跳”。更让人振奋的是,村里的羊肉、牛肉通过电商冷链“坐上”飞机、“跑”上高铁,从草原牧场直抵都市餐桌,牧民们的收入也跟着“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产业崛起的同时,阿尔山河村的草原始终保持着“天苍苍,野茫茫”的本真模样。冬牧场的轮牧制度像一把精密的标尺,牧民们根据草场“呼吸”的节奏划定放牧区域,让草原在“休养”与“滋养”间找到完美平衡。如今,牧场的草长势一年胜一年,天空的蓝愈发澄澈,连迁徙的候鸟都把这里当成了“中途驿站”——生态与产业的共舞,让这片冬牧场成了草原可持续发展的鲜活样本。

畜牧产业的繁荣,正为阿尔山河村的振兴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宽敞的牧家乐里飘出奶茶香,新建的文化广场上牧民们跳着安代舞,摄影爱好者的镜头里,冬牧场的牲畜群与远山构成的“大地艺术”频频出圈……当“畜牧观光”的种子在这片土地萌芽,阿尔山河村的振兴之路,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愿景加速奔跑。

当最后一缕夕阳给牧场镀上金边,归圈的牲畜群在雪地上踩出串串蹄印,像给草原写下的诗行。阿尔山河村的冬牧场,是牲畜的越冬摇篮,是牧民的幸福底色,更是草原乡村在振兴浪潮中扬起的风帆。在这片充满韧性与希望的土地上,畜牧的欢歌仍在继续,振兴的长卷正缓缓铺展,让“草原畜牧之乡”的荣光,在巴林右旗的天际下愈发璀璨夺目。(李富)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