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马街镇:灵山秀水出好药,百草唤新蕴生机

来源:鹰潭新闻网    2025-10-30 16:48
来源: 鹰潭新闻网
2025-10-30 16: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云南省南华县马街镇,一片被灵山秀水滋养的土地,正悄然成为优质林下中药材的摇篮。从精心培育每一颗种子开始,这里的中草药产业在青山绿水间蓬勃生长,焕发出乡村振兴的崭新生机。

入秋后,马街镇近千亩药材种植基地里,农户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各类中药材苗株长势喜人,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季节的来临。走进农家院落,火红的“滇红花”铺满晒场;合作社门前,客商络绎不绝,一车车“山间黄金”运往全国各地。中草药的清香,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在马街,这样充满希望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作为南华县山区乡镇,马街镇林地面积达11926亩,人均耕地仅1.08亩。丰富的林地资源与明显的立体气候,为高、中、低海拔多种中药材提供了理想生长环境。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马街镇用实践给出了答案:聚焦中药材特色产业,从种植源头到生产加工,再到品牌打造,全链条谋划、全方位推动,真正让“中药材之乡”的名片越发闪亮。 “前几年自己种自己卖,价格总是上不去。现在政府推广合作社,不仅教技术,还到田边收购。去年2亩地三个月就卖了5万多块钱!”正在管护龙胆草的村民李成贵笑着说。他把10亩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经营,闲暇时再到合作社务工,年收入增加了3万余元。像李成贵这样因中药材绽放笑脸的农户,在马街越来越多。

2018年,后山村党总支率先示范,在华山松林下套种龙胆草200亩,探索出一条林下致富新路径。如今,这片基地已扩展至千亩规模。变的是数字,不变的是马街人对绿水青山与产业振兴之间“双向奔赴”的坚定信念。

马街镇积极推广“基地+专家+合作社+农户”模式,保障育苗安全,推行保底价收购,持续加大中耕管理投入,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逐步形成了市场主体带动、农民广泛参与的发展格局。“一家一户”正连成“千家万户”,中药材产业的根基越扎越深、越延越广。

如今的马街,山野林下、田间地头,各类药材苗迎风摇曳、长势蓬勃。它们既是美丽的风景,更是农户眼中的“好钱景”。 “这边是红花,那边是重楼,隔壁小组还种了黄精……”农户在药田间如数家珍,喜悦洋溢在他质朴的脸庞上。“药材好,药才好!我们信得过自己的品质,才敢让山里的宝贝走出大山!”沙坦郎村党总支书记起国秀捧起饱满的黄精,语气中满是自豪。 从靠山吃山到育山富民,马街人用不断的实践探索,将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为崛起的支柱产业。政策利好拨动农户心弦,林下的黄精真正变成了“黄金”。

马街镇党委、政府千方百计推动产业发展:对内整合资源,对外开放合作,以供应链思维提升产业链水平;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开展立体复合生产经营;结合果林空间发展山间农家乐、户外休闲等生态服务,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游客在赏景之余,还能学药理、品药膳、享康养。 灵山秀水出好药,百草焕新蕴生机。南华马街的中药材产业已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正在把握发展主动,迈向更加光明的前景。

(南华县马街镇 杨亚楠 )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