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深耕产教融合 打造特色职教品牌

内蒙古赤峰市:深耕产教融合 打造特色职教品牌

来源: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 2025-10-30 09: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近年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大市的赤峰市,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工作。全市各地职业教育学校在品牌建设上积极探索,实现产教融合新突破,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赤峰机电工程学校联合瑞三合公司研发的最新谷子残膜回收机械。(端木 摄)

“我们这台设备获国家专利技术2项,年减少土壤残膜污染约3000吨。下一步我们将要进行大规模投产。”10月29日,在2025年赤峰市职业教育“卓越校长研学成长班”培训暨全市职业院校品牌创建成果展示活动上,伴随着讲解员讲解,赤峰机电工程学校联合瑞三合公司研发的谷子残膜回收机械格外受青睐。只听见机器轰鸣作响,一会儿工夫,它便把地里的残膜卷起,集中放置到回收筐内,所过之处农田干净平整。

赤峰机电工程学校学生正在上计算机编程实践课。(端木 摄)

赤峰机电工程学校学生正在实试验室进行种子培养分析。(端木 摄)

近年来,赤峰机电工程学校深化校企、校研合作,结出了累累硕果:与清华大学联合培育的谷子,实现 104 项农药零残留, 富含天然锌硒镁,营养价值显著提升;联合瑞三合公司研发的2KMB---2型膜下滴灌全膜开沟精量播种机已升级至第五代。

为满足教学需求、服务地方产业,该学校还建设了小米种植试验田、农机实训中心、小米食品加工车间等校内实景教学场地,真正让“田间即课堂”成为现实。这些基地不仅为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还成为地方产业的“人才蓄水池”。学校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98%以上,毕业后大多数返回家乡、投身家乡建设,直接填补了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缺口。

赤峰机电工程学校学生正在进行电子设备操作。(端木 摄)

赤峰机电工程学校坐落于敖汉旗,经过三年努力,目前实现了办学实力的“整体跃升”。校园占地面积从126亩扩大到286亩,在编教师由173人增至225人,实训室面积由1.2万平方米扩展至1.7万平方米,设备总值从1600万元提高到2300万元,共创产教融合科技联创基地3处,在校学生增加到近3000人。

近年来,在赤峰市职业教育持续推进的过程中,产教融合方面成绩斐然。阿鲁科尔沁旗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紧扣“中国草都”产业需求,创新构建“企中校、校中企 + 科创中心”产教融合模式,成为自治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典范;赤峰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整合政、校、企、园资源,创新合作机制,打造“一基地为基础、一集群为核心、一学院为载体、一公司为实践”的“一站式”“蒙东数创品牌”,成果被省区22所中高职院校推广借鉴;克什克腾旗职业技术学校建成了蒙东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安全生产实训基地。

赤峰机电工程学校学生正在上医学护理课。(端木 摄)

“2023年赤峰市启动了职业院校‘卓越校长研学成长班’,三年来通过派出去参观、学习、交流,以及把专家请进来一对一指导,目的是打造一批卓越的校长团队,在‘一校一品’上培养赤峰的职教特色。三年来基本达到目的,建设成了自治区双优学校11所,品牌专业24个。下一步,将持续在‘一校一品’上发力,最终擦亮赤峰职教品牌。”赤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永波表示。(赤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端木)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