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推动经济繁荣的根本力量。
作为服务经营主体的“主力军”,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部门始终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推动全市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十四五”以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部门聚焦经营主体设立、成长到持续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大程度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十四五”以来,全市经营主体增长显著。经营主体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21年底总量30.92万户到2024年底总量达42.61万户,截至目前已经突破45万户,总量位列全区各盟市首位,体现出强劲韧性……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折射出我市多点发力厚植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沃土,推动首府经济繁荣发展的有力举措。
助力经营主体轻装上阵
近日,某企业工作人员捧着写有“助企行动显担当 高效服务促发展”的锦旗来到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感谢登记注册科工作人员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给予的高效服务和暖心帮助。
该企业设立的目的是助力国有矿产资源开发,其名称核准、营业范围确定等事项都较为敏感,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工作人员积极梳理难题,提前请示、谋划符合法规的要求与程序,让企业工作人员切实感受到了业务办理的“加速度”。申请人张女士点赞道:“从提交材料到领取执照,全程都有专人提前谋划,主动跟进,用心指导,速度快、效率高,这种服务让我们对后续发展充满信心!”
“十四五”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市市场监管局组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指导登记机关将经营主体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完成。探索开展市场监管领域准营制度改革。准入方面,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推行“经营主体登记”一件事一次办、个体工商户直接变更经营者、“个转企”一件事改革,实现“线上一网通、线下一窗办”。协同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全面推动电子证照运用,实现跨地区、跨部门互认互信,在政务服务及商业活动等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利用电子亮照亮证,实现身份识别、资格查验、证照留存等功能全程电子化。
准营方面,印发《关于推行食品经营许可“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的通知》,健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优化食品经营许可“一件事一次办”流程,通过事项梳理、流程再造、系统对接方式,实现食品经营“一套材料、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结”。“证照分离”改革方面,统筹调度全市贯彻落实“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成果,协调37家涉改单位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逐项梳理认领,在政务服务平台公布涉及呼和浩特市148项改革事项的《呼和浩特市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清单》,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十四五”以来,证照分离新设立经营主体271782家;惠及160815家经营主体;实行告知承诺72851件;直接取消审批125969件;审批改为备案194508件;优化准入服务546175件。
便利经营主体办事创业
“我们是一家煤炭运输公司,公司购进了150台以液化天然气为燃料的重型牵引车。这次到市场监管局窗口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工作人员给予了细心指导和热心帮助,本以为需要好些时日才能办结,没想到,5个工作日就拿到了全部证书。”近日,在市市场监管局驻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顺利办理登记业务的江苏国轩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负责人何宇一脸喜悦,他感慨,如此高效的业务办理为公司节省了大把时间,提升了效率。
这一幕,只是全市市场监管部门便利经营主体办事创业的一个缩影。
窥一斑而知全豹。“十四五”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采取多项务实举措,为经营主体营造更加便利的办事流程,让他们享受更多惠民服务红利。
2022年度,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评比中成效突出,获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依托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局际联席会议,整合市场监管、财税、金融、社保等13个市级部门和2个自治区部门资源,将24条纾困措施细化至41项具体任务,形成政策合力。定期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三年成长计划”等专项活动,动态跟踪政策效果。通过“局长走流程”“问情服务”等活动,从市场主体视角优化政策落地流程,确保措施精准对接需求,形成“政策-落实-反馈-优化”闭环。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改革,全市共有生存型个体工商户135203户、成长型个体工商户29083户、发展型个体工商户6241户。开展“企业开办”“企业变更”“企业注销”“企业迁移”一件事改革,扩展“个转企”一件事改革,更好地便利经营主体办事创业。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四五”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完善经营主体退出制度。深化简易注销和强制注销改革,依托企业注销“一网通”平台,畅通注销渠道,吊销“办而不用”的企业,解决“僵而不死”的退出难题。协调税务、人社及登记部门实现注销联动,解决退出难问题。将简易注销公告时间缩短到20天;符合简易注销登记条件的企业,0.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销登记。“十四五”以来全市共简易注销经营主体27569户。探索建立市场主体歇业备案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建立市场主体歇业备案制度,使面临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可以自主决定在一定时期内歇业,以降低市场主体存续成本。
帮助经营主体纾困解难
优质的服务是经营主体发展的“云梯”,能够帮助经营主体解决实际困难,提升发展能力。“十四五”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创新服务,让服务零距离更高效,为经营主体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内蒙古智慧青城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呼和浩特市法人库服务采购项目合同,夯实数据基础。企业档案信息便民服务查询平台项目于2023年8月正式在“爱青城”APP试运行,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档案查询服务。开展“千企万户结对帮扶”行动,推动453户企业与3855户个体建立技术共享、供应链协同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深入开展“走基层、办实事、优环境”专项活动,累计解决企业各类问题527条,切实为经营主体排忧解难。
为重塑经营主体信用,“十四五”以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不断规范信用修复流程,明确提交材料要求,压缩办理时限,大力提升信用修复“网上办”便利度。创新探索“承诺容缺”“承诺免查”等信用修复模式,对于非主观恶意失信且积极整改的市场主体,帮助其快速重塑信用,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全市已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107073户市场主体及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4282户市场主体完成信用修复。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严格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通过加强监督检查,规范涉企收费行为,严厉查处不执行政府定价、强制服务收费、利用行业地位违规收费等违法行为。“十四五”以来,累计检查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107家、行业协会105家、金融机构86家、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单位190家。全市共清退多收电费2324.91万元,惠及终端用户35135户,立案37起,结案37起,收缴罚没款925.04万元。
经营主体有活力,经济发展有动力。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部门将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培育和激发经营主体的创造力与发展动能,推动更多经营主体提振信心、增强底气,让他们尽享最大机遇、最优服务,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活力奔涌,获得感满满。
(记者 祁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