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奏响食安强音 谱写长效新篇

呼和浩特:奏响食安强音 谱写长效新篇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2025-10-28 10: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确保食品安全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期盼。

“十四五”时期,呼和浩特市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违法严惩,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工程,打造食品安全最严城市,构筑食品安全坚固防线,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谱写食品安全长治久安新篇章,让“看得见的安心”融入老百姓的柴米油盐。

经过不懈努力,2023年11月,呼和浩特市被国务院食安办命名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10月21日,晨曦微露,赛罕区宝全农贸市场综合交易大厅已是烟火气十足。

充足的货品、往来的人流、四溢的香味,勾勒出一幅鲜活的市井图景,诠释着现代农贸市场的温暖与滋味。在大厅一入口处,智慧管理大屏投入眼帘,上面清晰显示了当日销售额、客流、交易总重、农残快检等详细内容。行走于大厅内,摊位整齐有序,每个摊位都配备电子屏,摊主姓名、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等信息清晰可见。在大厅的每个出口,确保购买商品足斤足两的公平秤为顾客复称提供了便捷……

在大厅内选购蔬菜的罗女士接过商家给的结账单,指着上面的二维码满意地称赞:“有了这个二维码,买再多的东西也放心。”这张看似小票一样的结账单上,注明了商户名称、时间、商品名称、单价及付款金额等内容,扫码以后还可以查询商品的溯源信息和商户信息等。

农贸市场是城市烟火气最浓的地方,也是反映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窗口。农贸市场现代化管理与保障食品安全的背后,是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全方位的监管与服务保障。

采访中,赛罕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昭乌达路市场监督管理所副所长郭伟超告诉记者,农贸市场的标准化和智慧化建设是关键,昭乌达路市场监督管理所积极帮助宝全农贸市场申请和建设了智慧农贸系统及快速检验实验室。智慧农贸系统的投入使用,使得市场实现了对经营户的电子化管理,加强了对经营户的信用管理,市场随时监测经营户在交易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诚信行为,是否有缺斤短两现象,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十四五”时期,呼和浩特市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持续提升监管水平,从事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专业化比例达到70%以上。加强社会共治,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和食品安全“五进”等宣教活动,鼓励社会监督共治。针对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监管基础能力不足、监管方式方法单一、监管效能效果不优等问题,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工程。

在提升监管基础能力方面,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覆盖市、县、所三级市场监管部门的食品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充实食品行政执法队伍。“十四五”以来,共建成53个标准化规范化市场监督管理所。2023年,新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西街市场监督管理所、赛罕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昭乌达路市场监督管理所获评全国首批五星市场监督管理所。 在优化监管方式方法方面,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市区两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电信公司签订《结对共建合作书》,开展“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专项行动,提高监管信息化水平。2024年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巩固提升行动,全市食品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向好,食品抽检量达到4批次/千人,未发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初,呼和浩特市结合实际制定《呼和浩特市食品安全治理提升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全市市场监管部门以《实施方案》为指导,多维度落实落细各项举措,共同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民有所需,政有所为。未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以让人民吃得放心为目标,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坚守食品安全底线,持续推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民生幸福与社会和谐注入持久动力。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