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崇山峻岭间,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以一场秋日的色彩盛宴,展现着世界生物圈的独特魅力。这片横跨大兴安岭南麓的生态秘境,在金秋时节将山林晕染成金黄与绯红的调色盘,成为内蒙古草原上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
 
 当秋风掠过赛罕乌拉的林海,数万公顷落叶松率先换上金装,如大地铺就的金色绒毯,层层叠叠铺满山谷。阳光穿透林间,金辉与树影交织,漫步其中仿佛踏入童话世界。远处的山峦则呈现出褐红、浅紫的层次渐变,与湛蓝的天空形成强烈视觉冲击,航拍视角下,金黄的林带如大地的脉络,在沟壑间蜿蜒伸展,与斑驳的草甸、岩石构成一幅浓墨重彩的自然油画。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赛罕乌拉的价值远不止于颜值。这片总面积达10.04万公顷的保护区,是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屏障的核心区域,孕育着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里栖息着大鸨、金雕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生长着蒙古栎、白桦、山杨等特色植被,更保存着我国东北南部山地最完整的森林、草原、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为全球山地生态研究提供了珍贵样本。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这里森林覆盖率达89.97%,拥有3086种野生动植物,其中包括73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是名副其实的生物多样性宝库。从“保护区”到“世界生物圈”,赛罕乌拉的生态守护之路已走过数十载。当地通过科学规划、社区共管等模式,既守护了大鸨的繁殖地、黑琴鸡的栖息地,也让落叶松、云杉等森林植被得到有效恢复。
 
 
 
 秋日的赛罕乌拉,是生态之美的集中绽放,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缩影。当游客惊叹于山林的斑斓时,殊不知每一抹色彩都是生态系统健康运转的勋章。这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以金黄的林海、多样的物种、完整的生态链,诠释着内蒙古生态保护的卓越成果,也为全球山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赛罕乌拉方案”。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赛罕乌拉的金秋画卷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对生态保护者的礼赞。它提醒着我们,每一片林海的斑斓、每一种动物的欢鸣,都是自然给予人类最珍贵的馈赠,而守护这份馈赠,便是守护人类与自然的未来。(李富 章庚)
图为:10月25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风景。(李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