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巴林右旗:让格斯尔文化代代相传

赤峰市巴林右旗:让格斯尔文化代代相传

来源: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 2025-10-27 08: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中国格斯尔文化之乡——赤峰市巴林右旗大力加强格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这一古老民间艺术重新焕发活力,并发扬光大。

连日来,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当地的格斯尔文化传承小分队抽出时间,来到格斯尔传习所进行节目排练,准备参加演出活动。现场队员们身着民族服装,动作协调、全神贯注。

(巴林右旗说唱艺人培训汇报演出。)

巴林右旗是《格斯尔》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被誉为 “中国格斯尔文化之乡”。这里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格斯尔》史诗传承最活跃、风物传说最丰富、格斯尔艺人最集中、《格斯尔》史诗传承保存最完整的中心区域之一。

历史上,巴林右旗形成了聚合史诗演述、神话传说、祭祀民俗、歌谣、那达慕、群众文化、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格斯尔》活态文化体系,具有丰富的政治和文化内涵。当地拥有全国唯一一座格斯尔庙和格斯尔敖包,另有100余处《格斯尔》传说风物遗址,至今保存着手抄本《格斯尔传》,民间也一直保留着格斯尔祭民俗礼节。

巴林右旗在格斯尔文化传承保护方面成绩斐然。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 “中国格斯尔文化之乡”;2009年,蒙藏《格斯(萨)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巴林格斯尔”被列入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格斯尔传承人培训现场。)

在传承人的培养上,巴林右旗建立了四级传承人名录体系,现有国家级传承人1名、自治区级传承人4名、市级传承人7名和旗级传承人32名,为格斯尔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格斯尔传习所排练厅准备演出的格斯尔传承人。)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格斯尔》文化,巴林右旗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卓有成效的活动。先后举办了《格斯尔》说唱艺人培训及非遗传统技艺研修班30余次,自2013年起,每年都会举办2-3次《格斯尔》演奏竞技活动。从2020年开始,逐年举办 “重温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格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重要指示精神周年系列活动”,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嘎查村、在社区”等传承保护工作,让格斯尔文化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中,格斯尔传承人在说唱格斯尔史诗。)

此外,巴林右旗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料收集整理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建立了格斯尔传习所、格斯尔射箭馆、格斯尔体育公园,为格斯尔文化的传承与展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录制了上千小时的《格斯尔》说唱资料,收集格斯尔文本43种290部,口传格斯尔360部,并建立格斯尔数据库,出版书籍52卷(本)。新创作的《英雄格斯尔》卡通画册、格斯尔主题儿童剧等文艺作品,也进一步展现了传统文化之美,吸引了更多群众广泛参与。

(八省区《格斯尔杯》史诗说唱大赛上,巴林右旗格斯尔说唱艺人团队比赛现场。)

“格斯尔文化要代代传承,我们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担当”,巴林右旗格斯尔文化生态保护发展中心主任哈日巴日表示,“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保护和传承好包括《格斯(萨)尔》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保护好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就是守护好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赤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端木)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