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社会救助体系从“兜底保障”向“暖心服务”升级,让民生保障更有温度、更具幸福感。通过数字化赋能、精准化施策、多元化参与,打造了一套高效、便捷、温暖的现代化社会救助模式,切实提升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前办低保要跑社区、跑民政,提交一堆材料,现在在‘民政通’微信小程序上填写申请救助事项、传基本信息,几天就批下来了,太方便了!” 家住大板镇前进村的王女士近期因丈夫突发重病,缺少劳动能力而申请低保,全程线上办理,为她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为提升救助效率,巴林右旗全面推行社会救助 “线上办理”,优化 “申请 — 审核 — 审批” 流程,群众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务服务 APP 即可提交救助申请,系统自动关联数据库信息进行初步核验,核验通过后由社会救助协理员上门核查,审核审批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内,对急难性临时救助,实施 “先行救助,后补材料”工作模式,最快可24小时内发放救助金。同时,巴林右旗还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 “一窗受理 协同办理”窗口,配备蒙汉双语工作人员,为老年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 “帮办代办” 服务。今年以来,该窗口已受理各类救助申请8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过去,部分‘支出型困难家庭’‘灵活就业困难群体’因收入略高于低保保障线,却因医疗、教育等刚性支出大,容易成为救助‘盲区’,为破解这一难题,优化调整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依托 ‘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打通医保、社保、教育、住建等 12 个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建立起涵盖 1.69万余户家庭的 ‘社会救助信息数据库’”。巴林右旗民政局社会救助股负责人塔拉介绍。
此外,巴林右旗旗还组建了由“ 民政专员+家计调查员+协理员”组成的主动帮扶队伍,对高龄老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定期上门走访,不仅核实家庭情况,还主动讲解救助政策、协助提交申请。“我们腿脚不便,多亏协理员小宋帮我们办了特困供养,每月不仅有生活费,还有人上门看病。”家住赛罕街道阿木尔社区老人刘大爷说。
从 “兜底保障” 到 “精准帮扶”,从 “物质救助” 到 “精神关怀”,巴林右旗社会救助体系的升级,不仅筑牢了民生“安全网”,更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政策的温度与社会的关怀。下一步,巴林右旗进一步拓展“智慧救助”应用场景,推动社会救助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造更具温度的民生保障体系,为困难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端木、敖特根格日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