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早晨 7点,中国石化楚雄石油古镇加油站的加油机旁,彝族老乡李阿姨攥着围裙急得直跺脚——一会她要去镇上赶早集卖刚从山上拾来的野生菌,“裤脚破了,客人见了多不好看”。加油员小杨瞥见后,转身从“爱心驿站”的便民服务柜里拿出针线包:“阿姨,您先坐这儿,我帮您缝两针,耽误不了赶集。”晨光透过加油站的玻璃窗,落在针线包上,也落在李阿姨渐渐舒展的笑脸上——这个不起眼的针线包,在古镇加油站已“服役”近3年,帮过不少像李阿姨这样的顾客。
这个针线包是“救急的小帮手”,藏着对顾客的“及时回应”。小杨说,针线包是 2022年冬天添置的。当时有位跑滇西货运的货车司机,在路上不小心被篷布绳勾破棉衣,“大冬天风往衣服里灌,他说‘要是有针线补补就好了’”。第二天,站长就添置了这个针线包。3年来,它补过的不只是衣服:有农户装蔬菜的麻袋破了小口,用它补过;甚至有游客鞋带断了,员工拆了针线包里的线,临时帮他系牢。
它更是“爱心驿站的缩影”,装着“想到顾客前面”的用心。顺着针线包往下看,“爱心驿站”里的“伙伴”还有很多:加油站内的烧水器,能让凌晨来加油的货车司机泡碗热面,也能让烈日下忙碌的户外工作者喝口水歇歇脚;应急袋里除了创可贴、碘附,还放着血压计——有次一位大爷头晕,员工帮他测完血压偏高,连忙提醒他去了医院;工具箱里的扳手、螺丝刀、胶带,以及站内的共享充电线,都是便民的“好帮手”。“一开始就是想帮顾客应急,没想到慢慢成了和大家拉近距离的‘小纽带’,”小杨笑着说,“有次果农的三轮车在加油站门口爆了胎,用我们的扳手换了备胎,后来他每次拉水果路过,都会给我们送几个新鲜的。”有司机师傅问哪里可以丢垃圾,此后员工便多了个习惯,随口问一句“师傅您是否有垃圾要丢弃?”
如今,楚雄石油15座加油站设有“爱心驿站”,12座站设有“司机之家”,几乎每个站的便民服务角都有便民小工具,有的站还藏着帮司机修雨刮器的小工具——它们不像一线城市加油站的智能设备那样“起眼”,也没有新能源项目那样“重磅”,却像彝山上的索玛花,默默开在顾客需要的地方。有人问,花精力做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值得吗?古镇加油站的站长总说:“咱们加油站不只是卖油的地方,更是彝乡百姓、过往司机的‘中途驿站’。油品质量好不好、顾客满不满意,是责任;顾客衣服破了、渴了、需要帮忙了,能搭把手,也是责任。”在楚雄石油,这样的“平凡小事”每天都在发生,也每天都在将“服务为民”的承诺,写进 365天的日常里。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