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绿洲的“可持续”答卷 | 污水重生记:从“废液”到“第二水源”

沙海绿洲的“可持续”答卷 | 污水重生记:从“废液”到“第二水源”

来源: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心 2025-07-25 19: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2年7月10日,鄂尔多斯市获国务院正式批复,以“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三年来,鄂尔多斯以创新为笔,实干为墨,精心组织实施“五大行动”,凝练出一套“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有效模式。如今,这片土地正以其生动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为全球同类型区域提供着“鄂尔多斯方案”。

《沙海绿洲的“可持续”答卷》系列报道将深入鄂尔多斯大地,探寻可持续发展“密码”,敬请关注。

盛夏时节,走进康巴什区,蓝天之下,草木在灌溉滋养中焕发鲜绿生机,湖泊碧波之上,水鸟悠然徘徊,勾勒出一幅秀美祥和的生态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这如诗如画的美景,是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行动”成效的生动展现,背后是水资源的智慧管理与循环利用。值得一提的是康巴什区的绿化覆盖率超过了40%,而其中90%的灌溉水源依赖非常规水源——中水和生态水。

中水是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水质达到一定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再利用的水,被喻为城市“第二水源”。在鄂尔多斯,水资源匮乏是长期面临的严峻挑战——地区年均降水量仅190~300毫米,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299立方米,远低于全区乃至全国平均水平,而年均蒸发量却高达2000~3000毫米。随着经济发展与企业产能不断提升,水资源需求日益增长,破解这一困局,正是鄂尔多斯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重要任务之一。示范区建设实施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重大工程,推动“中水回用”,使之成为保障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

在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工业污水处理厂,轰鸣的机器奏响着一曲“重生之乐”。作为示范区“工业节水增效工程”与“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工程”融合推进的标杆项目,这座工厂通过输水管道将高品质“中水”输送至园区各处,为供热、工业生产、绿化灌溉等领域提供稳定可靠的替代水源。

“我们的出水水质全面达到GB/T19923-2024标准。”蒙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薛振宇介绍,这座污水处理厂不仅实现光伏废水零排放,更创下国内光伏废水处理领域建设规模、回用标准、分盐量三项纪录,成为行业“零排、低碳、智慧”的新标杆,有力彰显了示范区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引领作用。

零碳产业园工业污水处理厂自收水调试以来,累计接收工业废水1800万m³,累计降解COD12600吨,不仅显著降低了企业用水深度处理成本,同时还大大缩减了区域水污染物浓度排污量。

在毛乌素沙地腹部,中天合创化工分公司同样在节水降耗领域成绩斐然。走进其中央控制室,智慧大屏实时跳动着水循环的“生命体征”。这是该公司围绕工业水生产运行全过程管理建成涵盖水务运行、水质管理、水量管理等七大业务应用功能的水务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了水务运营管理新模式,助力企业运营降本增效。

早在2018年,该公司就投资约8亿元建立矿井水深度处理装置,让煤矿疏干水“华丽变身”,处理后的水源完全替代黄河水用于生产,是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工程的成功实践。与此同时,余热蒸汽发电项目更是实现“一水两用”,年回收64万吨蒸汽、发电1.2亿度,创造6200万元经济效益,成功构建起“节水—降耗—增效”的良性循环。

中天合创化工分公司水务部负责人风行自豪地表示,公司已经形成“取水-供水-用水-排水-处理回用”的系统性监控与调度,精细化管理水务系统,消除水系统跑冒滴漏,避免不合理用水,实现企业年度水重复利用率超98.5%,为示范区工业领域水资源高效利用树立了标杆。

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专注中小尺寸显示器件研发生产的高科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由于生产对水质要求极高,接触半导体的水近乎只有氢氧元素的超纯水,离子含量需达到百万分之一级别,该公司采用黄河水制备超纯水,开创了行业先例。得益于显著的节水成效,该公司还将批复的530.67万立方米/年黄河用水量中结余的256.08万立方米/年水指标退还。

通过自主研发以及联合国际先进公司共同研发完成重要节水改造项目

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水处理技术科科长祁昕介绍,“目前液晶面板行业内超纯水回收率普遍为60%~70%,我们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和优化管理将回收率提升至90%,成为业内回收率最高的标杆企业。如今,工厂每天生产用超纯水达2.2万-2.7万吨,而新鲜水补充量仅约5000吨。”

从“废液”到“第二水源”,鄂尔多斯在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蒙苏经济开发区的“零排标杆”、中天合创的“循环典范”、源盛光电的“技术突破”,正是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行动”结出硕果的集中体现。鄂尔多斯用智慧与技术,让每一滴水都实现“尽其用”,不仅有效缓解了本地水资源压力,更为水资源匮乏地区探索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并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示范样本和宝贵经验。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