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学子三下乡:青春逐梦,实干兴农

江西师大学子三下乡:青春逐梦,实干兴农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7-15 16: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意,在磨砺中淬炼青春意志,在服务中增长实干才干,7月5日至7月11日,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青春赋能宜黄土,实干共绘振兴图”2025年暑期“三下乡”实践队一行深入抚州市宜黄县乡村一线。队员们脚踩泥土、心贴群众,扎根乡土开展调研实践,积极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将专业所学转化为助农兴农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的青春能量。

沃土盈丰,云端助农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为助力宜黄特色农产品拓宽销路,近日,社会实践队员们以直播为媒介,用声音讲述乡土故事,让田间好物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在主播袁奕亮的带领下,实践队员走进圳口市集直播基地,通过与农户、合作社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当地竹荪菇、羊肚菌、白莲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品质特点及销售现状,精准摸清产销环节的痛点难点。结合调研结果,大家共同打磨直播脚本,为每款产品量身设计“乡土故事线”,力求让观众透过镜头感受宜黄风物的独特魅力。直播间内,实践队员们化身乡土主播,手持农产品,用生动的语言介绍农产品的突出特点、产地优势与营养价值,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宜黄的风土人情。据统计,此次直播实践活动累计曝光人数36万,吸引超5万人次观看,最高在线人数突破800人,带动农产品销售额显著增长。实践队员们用青春力量架起了城乡产销的连心桥,让宜黄的乡土好物借助数字东风焕发出新的活力。

脚踏实地,实践助农

李子种植是宜黄当地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承载着乡亲们一年的丰收期盼。今年光照充足、雨水适宜,果园迎来丰收季,但种植户多为留守老人,劳动力不足,面临“熟在枝头难采收”的困境。为了解决农户的燃眉之急,全体实践队员来到温淘淘的种植园,用青春汗水为丰收的李子保驾护航。种植园负责人汤小玲为队员们细致讲解了李子采摘的要点,并亲身示范其中的技巧。在汤小玲的耐心指导下,队员们纷纷挎起果篮,钻进郁郁葱葱的果树间,细细观察果实的成熟度,分辨果皮色泽与软硬程度。分工明确的队伍在果园里穿梭忙碌,大家相互帮助,悉心请教,青涩的动作渐渐变得熟练利落。一次次抬手轻摘、弯腰整理,一回回穿梭搬运、接力传递,起落之间,青红色的李子渐渐将果篮填满,沉甸甸的收获堆成了小山。田间地头,青春的身影与青红的果实相映,构成一幅动人的助农画卷。实践队员们用青年担当助力宜黄县李子采摘季,在躬身稼穑中,让青年与农民结成了乡村振兴路上的同行者。

青年如晨曦之光照耀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汇聚智慧力量点亮乡村发展的希望之灯。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以投身乡村建设为动力,滋养了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振兴的梦想,社会实践队队员们怀揣赤子心,以实干的姿态扎根宜黄沃土,用踏实的脚步丈量抚州热土,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壮丽征程上熠熠生辉。用知识与汗水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杨佳慧 周芳宇)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