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预告 | 连中三元!来武侯祠看学霸的终极挑战

新展预告 | 连中三元!来武侯祠看学霸的终极挑战

来源:成都武侯祠 2025-07-14 19: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千年文脉如长河奔涌,

科举求学恰似其中璀璨的浪花,

凝结着华夏文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密码。

7月15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重磅推出

"三元及第——家国之梦与华夏文明传承展",

邀您在红墙竹影间,

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寻踪之旅。

展览亮点

        抢先看

当诸葛武侯的"鞠躬尽瘁"遇上古代士子的"经世致用",

两种家国情怀将在祠堂深处激荡出怎样的文明共鸣?

01

一轴千年的科举长卷

从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进士科的初创,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的科举终章,展览以时间为轴,串联起1300年科举制度的演进轨迹。您将在《大金榜》中,领略古代士子及第的喜悦。

02

三元及第的激励荣耀

在中国科举史上仅17人摘得"解元、会元、状元"三元及第的桂冠,展览陈列明代吴宽、清代张之洞等进士及第者的行书墨卷,字里行间可见治国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更有清代"翁同龢行书对联”、“骆成骧行书对联”等珍贵文物,具象化展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故事传奇。

03

巴蜀文脉的在地叙事

自文翁兴学起,成都街巷中深藏着诸多文脉密码:状元街因明代四川唯一状元杨慎而得名,方正街留存着方孝孺"正学斋"的遗风,簧门街见证着蜀地"身入黉门"的求学传统。作为四川地区明代唯一的状元杨慎,其“滚滚长江东逝水”,字里行间流淌着巴蜀士子“为天地立心"的豪情。

04

解码三元及第基因

从《三字经》蒙学启蒙到"小三元"的童试进阶,通过《三字经句解旁训》《绘图增注七千字文》等文物,还原"蒙以养正"的教育初心。当您凝视那页写满蝇头小楷的童生试卷,仿佛能听见百年前私塾里"学而时习之"的琅琅书声。

(清)“通书”银挂件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藏

(清)中和堂《三字经句解旁训》印本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藏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金榜之上,朱笔圈点的不仅是姓名,

更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阶层跃升。

寒门士子凭苦读突破壁垒,

官宦子弟以科名延续门风,

从唐代雁塔题名的诗意到明清鼎甲传胪的威严,

“金榜题名”的辉煌始终与

“耕读传家”的信念相互映照。

红墙映金榜,竹影抚青衿。

(清)缪勷臣“文魁”木匾额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藏

这个夏天,让我们在武侯祠的千年风雅里,触摸科举制度的文明肌理,感受"家国同构"的精神传承——每一份对知识的敬畏,都是文明长河里永不熄灭的星火。

观展指南

展期:2025年7月15日—10月28日

地点: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群贤堂展厅

图文  |  陈列展览部

审校  |  樊博琛

排版  |  办公室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