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检察院现有干警78人,其中40岁以下青年干警33人,占比42.3%,是一支年轻化的检察队伍。面对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该院锚定“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目标,创新构建“强根铸魂、强基赋能、强育树优、强心聚力”四强工程体系,破解基层青年干警培养难题。12项工作经验获最高检推介,39项被省检察院转发,3人在全省业务竞赛中荣获“十佳”“标兵”称号,44名青年干警获全国及省市级荣誉。青年干警培养工作入选“全省第五批基层检察院建设典型事例”。
强根铸魂:“三位一体”筑牢政治忠诚根基
实施“强根铸魂”工程,构建“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实践转化”三位一体的政治建设体系,推动青年干警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双提升,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筑牢思想根基。
联动式”学习,夯实理论武装。构建“党组领学+支部研学+青年跟学”三级联学机制,各支部结合业务特点深入范仲淹政德教育基地等开展实地研学,在老党员带领下青年干警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撰写的《困境与突破:党建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发展》等理论文章获全省党建竞赛三等奖,3篇获市级优秀奖。
“浸润式”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检耀党旗红”红色基因传承基地,组织干警重走革命旧址,先后到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莱芜战役纪念馆、邹长县委成立旧址等开展现场教学12次,在历史浸润中砥砺政治品格;开展“检心向党・诗诵百年”朗诵会、党建知识竞赛等品牌活动。由青年干警录制的《百首民歌颂党恩》等9部微视频在“学习强国”平台播出;3个红色教育项目获省级表彰。
“矩阵式”转换,提升实践效能。推行“党组领学+集中自学+部门研讨+成果转化”四维联动模式,形成“以上率下学、个人自主学、协同交流学、实践检验学”的矩阵化学习体系,确保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提升政治素养与履职能力。相关机制通过全省改革案例中期评审,有关调研课题被立项为省院重点课题,完成法律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机制改革试点工作。
强基赋能:“三阶递进”锻造检察业务尖兵
实施“强基赋能”工程,打造“内外‘链’动、战训融合、研用转化”三阶递进的人才培育链条,着力提升办案素能,推动青年干警从“业务新手”成长为“检察尖兵”。
内外“链”动,夯实基础能力。开展“青蓝结对”活动,组建由资深检察官、业务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为青年干警精准选配带教导师,建立“师徒办案责任制;创新“订单式”培训机制,按照业务部门“点单”情况邀请全国、全省检察业务专家、法学教授等进行专题授课;与章丘区检察院等结队共建,同培训、同练兵,建立完善案件共商共办机制。推动22个案例入选省、市典型案例库。
战训融合,提升综合素能。推行“领导牵头—骨干挂帅—青年攻坚”模式,组建“数字检察青年攻坚队”“护航营商环境”“如我来访·检护民生”等19个业务专班,让青年干警在专案办理过程中挑大梁、担重任;成立青年干警普法送法宣讲团,实行青年干警轮流接访制度,打破部门职能界限全面提升“四大检察”综合素能;联合公安局、法院、律所搭建实务同堂学练平台,直击执法办案堵点、难点、痛点,推动干警在程序衔接、法律适用、矛盾化解等维度实现素能进阶,打造复合型检察人才。先后涌现出“山东省反洗钱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全省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中表现突出的集体”“表现突出的个人”等先进集体和个人。
研用转化,培育专家型人才。依托邹检青年研习社,强化与山东大学等高校合作,打造“邹检法智论坛”“检察融课堂”平台,提升干警案件剖析研判、典型培育和理论调研水平;承接省院“鲁枫和畅”“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等8个试点工作,让青年干警在试点、重点、亮点工作中练兵塑能,推动从“办案能手”成长为“专家型人才”。青年干警撰写的《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研究》等20余篇调研文章在《人民检察》等期刊发表或获省级以上奖项,2人参与最高检课题研究。
强育树优:“三管齐下”激活青年成长动能
实施“强育树优”工程,构建“分级考评、创新平台、评先树优”三管齐下的选育用人体系,通过科学用人、精准育人、标杆树人,激发青年干警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分级考评,树牢用人导向。优化“能者上、优者奖”的竞争机制,对三类人员实行差异化考评,将考核结果与职级晋升挂钩,提拔重用2名连续三年考评前三的青年业务骨干进班子,先后重用19名综合素能之星担任中层正副职,形成“有为才有位”“有为就有位”的鲜明导向。
创新平台,激发思辨潜能。推行“人岗双选”动态模式,使“干警能力画像”与“岗位需求清单”精准对接,推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个人价值与岗位效能的最大统一;打造“邹检说案”“庭审观摩评议”等不同平台,让青年干警在互动式研讨中开拓办案思路,丰富法律监督手段,锻造“开口能说、来案能办、遇事能断”的检察精兵。3名青年干警获“全省十佳公诉人”等“十佳”“标兵”称号,2人获评全省“能手”称号,9人入选全省检察人才库。
评先树优,强化示范引领。构建“动态发掘+精准培育+立体宣传”的先进典型选树体系,分层分类培育业务尖兵、创新先锋、攻坚标兵等标杆人物;通过召开“我身边的榜样”座谈会、英模事迹报告会,让青年干警“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干有方向”;打造表彰大会+“两微一端”专栏等“线上+线下”宣传矩阵,让先进典型“选出来”“立得住”,在全院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先后有44名青年干警荣获全国及省市级荣誉。
强心聚力:“三链融合”构建文化生态体系
实施“强心聚力”工程,创新构建“文化浸润+人文关怀+场景浸润”三链融合的文化生态体系,提升专业素养,厚植为民情怀,在文化浸润中实现个人成长与检察事业同频共振。
品牌牵引,凝聚价值共识。以“先忧后乐·民本邹检”文化品牌为牵引,精心打造“匠心智管”“未检·小红花”“巡回+‘企’航”子文化品牌,以品牌聚合之力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1个文化品牌获评全省优秀文化品牌,有关做法在检察日报头版头条、最高检省院官微刊发,14项工作经验被最高检、省院推介。
人文关怀,激发职业认同。建立“物质+精神”双轮驱动机制,既落实绩效奖金等物质保障,又强化职业荣誉等情感激励。“一把手”坐镇青年干警座谈会,通过谈体会、说感悟、话心声,解决干警困惑,凝聚奋进共识;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趣味沙龙等活动缓解工作压力;开展班子成员“包联家访”干警家属感谢会等活动,帮助青年干警解决生活困难17件,切实提升职业归属感。
场景浸润,构建精神纽带。打造“邹检心家”文化学习阵地,集休闲学习区、健身活动区、院史展览区、文化走廊于一体,为干警提供静心、净心、悦心、怡心之所;常态化开展“醴泉撷英”主题沙龙、“邹检青年说”等活动,穿插举行朗诵比赛、主题团建、拔河比赛等活动,在以“文”会友、以“武”会友中凝聚向心力与战斗力。6幅文化作品获省级奖项。
邹平市检察院检察长罗振华称:“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四强工程’,重点打造‘数字检察青年攻坚队’等创新载体,让更多青年干警在法律监督主战场上挑大梁、当先锋,为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这支青年检察铁军,正以昂扬姿态在新时代检察征程中书写新篇章。
通讯员 宋玉哲 王霞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