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区市社科联第二十三次学会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全国各省区市社科联第二十三次学会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来源:内蒙古社科联 2025-07-02 09: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会议现场。

7月1日,全国各省区市社科联第二十三次学会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主题是“为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社科类社会组织力量”。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社科联代表、社科类社会组织代表、中央及内蒙古媒体代表共170余人参加会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学科发展处处长张泰源出席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符雷出席会议并致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虎出席会议。内蒙古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乌恩奇主持会议。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学科发展处处长张泰源。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符雷致辞。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虎。

内蒙古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乌恩奇主持开幕式。

符雷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以及各省区市社科联对内蒙古社科事业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介绍了内蒙古在推进理论创新、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等社科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果,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深化交流,推动社科类社会组织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学者、内蒙古师范大学一级教授纳日碧力戈作题为《中华民族北疆文化的时代价值》的主旨报告。

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学者、内蒙古师范大学一级教授纳日碧力戈作题为《中华民族北疆文化的时代价值》的主旨报告。报告阐释了北疆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形成过程,指出了北疆文化在增强文化认同、保障边疆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华文明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坚持守正创新、繁荣文化发展,立足人民群众、实现文明共进,加强交流互鉴、推动文化走向世界的北疆文化建设路径。

分组讨论现场(一)

分组讨论现场(二)

分组讨论现场(三)

分组讨论现场(四)

下午,与会代表分为四组重点围绕“社科类社会组织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路径”“社科类社会组织如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科类社会组织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经验做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社科类社会组织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新时代社科类社会组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办法举措”等5项议题进行讨论。

内蒙古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杰主持大会交流环节。

天津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张再生作大会交流。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华巍作大会交流。

湖北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舒敏作大会交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环玉作大会交流。

在大会交流环节,天津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张再生,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华巍,湖北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舒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环玉代表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内蒙古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杰主持。各组一致认为,应鲜明底色本色,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把握工作主线,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增强政治意识,积极引导社会组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强化学术研究职能;坚守人民立场,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弘扬科学家精神;坚持依章办会,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

内蒙古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朱晓俊主持闭幕式。

随后举行的大会闭幕式,由内蒙古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朱晓俊主持。

内蒙古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一级调研员朱浪宣读《全国各省区市社科联第二十三次学会工作会议呼和浩特共识》。

大会审议通过了《全国各省区市社科联第二十三次学会工作会议呼和浩特共识》。

内蒙古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乌恩奇与四川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屈晓华交接承办单位标识杯。

内蒙古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乌恩奇与四川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屈晓华交接承办单位标识杯。

四川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屈晓华发言。

屈晓华代表下一次承办单位发言,表达了办好全国各省区市社科联第二十四次学会工作会议的决心,并介绍了四川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文化建设及文旅规划等方面的情况,诚邀大家明年相聚“天府之国”。

乌恩奇致闭幕词,他表示,此次会议收获了很多富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将依据会议共识,持续引导支持社科类社会组织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使命,守正创新、各显所长、协同共进,在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体现新担当、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展现新作为、在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推出新成果,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新贡献,努力在“十五五”新征程上铸就新辉煌。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