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次人车对话!24小时不下车挑战揭秘真实智能需求

1023次人车对话!24小时不下车挑战揭秘真实智能需求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7-01 14: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6 月 28 日,成都东郊记忆的 “24 小时不下车挑战” 上演魔幻现实一幕:挑战者小小靠长安启源 Q07 的 6kW 外放电功能,自制西瓜杯换取生存物资,奥运冠军陈梦现场围观这场 “以车为媒” 的城市社交实验, “这届年轻人太会玩”。

"你好小安,灯光调暖些""播放白噪音助眠"——长安启源Q07座舱内,琪车人小小与车机的对话逐渐从指令变为倾诉。在这场持续24小时的挑战中,智能系统意外成为对抗孤独的情感纽带,全程记录下的1023次语音交互,勾勒出真实场景下的科技温度。

"第十小时是最难熬的,"小小在直播中坦言,"当工作处理完又无法下车,孤独感突然袭来。"此刻她发现语音系统的新玩法:要求车机朗读粉丝鼓励弹幕,开启K歌模式合唱经典老歌。最温馨的瞬间发生在傍晚,当她说"想看日落",场景魔方开启,天窗缓缓开启,舒缓的音乐流出,15.4英寸中控屏播放起晚霞纪录片。

陈梦的午后探访恰逢人机互动高潮。看着小小用语音控制车机,给她生成了一份专属的美食攻略;陈梦点头赞叹 。

挑战结束时的数据揭示深层需求:除常规的空调、导航控制外,37%的语音指令是娱乐需求,19%是情感化交互(如"讲个笑话")。小小总结道,"智能座舱最珍贵的不是响应速度,而是它懂得在何时提供何种关怀。"

这也印证了那句话,真正的智能,是比用户早一步感知需求。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