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铁路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高铁网络持续完善,货运能力稳步提升,铁路运输在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保障国家战略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铁提速常态化显著提升区域经济协同效率。高铁的提速与网络化运营,极大地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资源要素的高效流动。沪昆高铁杭长段试验时速达385公里,未来350公里的常态化运营将使杭州至长沙的通行时间进一步压缩,加速长三角与中部地区的经济互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肖永青指出,“八纵八横”高铁网的完善,有效推动了主要城市群间的资源互补与产业协同。高铁的提速不仅提升了客运效率,更带动了沿线城市的产业升级。
铁路建设投资是稳增长、促就业的核心引擎。铁路建设作为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领域,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拉动作用显著。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1亿元,同比增长5.9%。国铁集团正加快推进出疆入藏、沿江沿海等重大通道建设,如雄忻高铁、中欧班列东通道改造等,进一步完善国家综合交通网络。铁路投资不仅直接带动钢铁、建材、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据统计,每亿元高铁投资可带动600多个就业岗位,并产生3倍以上的经济乘数效应。以“复兴号”动车组为例,其4万多个零部件涉及上千家供应商,推动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和协同发展。在宏观经济面临挑战的背景下,铁路建设成为稳定投资、提振信心的重要抓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铁路货运体系为国家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铁路货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今年前5个月,国家铁路货运量达16.41亿吨,同比增长3.1%,其中大秦铁路、浩吉铁路等重载线路在电煤等大宗商品运输中发挥核心作用,确保能源供应链稳定。相比公路运输,铁路货运单位能耗和碳排放大幅降低,是“双碳”目标下的重要绿色运输方式。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公转铁”政策,优化物流结构,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此外,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国际物流韧性,2024年滨绥铁路绥芬河段改造工程的完成,进一步提升了中欧贸易通道的运输效率,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铁路的发展,既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高铁提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铁路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与就业,货运体系保障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三者共同构成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优势。未来,期待铁路部门继续发挥“交通强国”的引领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陈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