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达海强枢纽,联动欧亚牵热流——“东盟快班”打造陆海新通道一体化标杆实践

通江达海强枢纽,联动欧亚牵热流——“东盟快班”打造陆海新通道一体化标杆实践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6-30 16: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6月2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 打造陆海并济的综合物流枢纽新闻发布会,会上,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颜介绍有关情况。

六月的杜伊斯堡,汽笛划破晨雾,一列载满母婴用品与医疗耗材的“东盟快班”呼啸启程,穿越欧亚大陆腹地直抵曼谷,首次实现从欧洲到东盟的回程运行。沿着钢轨延伸的方向,一条新时代陆路通道正构建起联通欧亚、辐射全球的亚欧贸易新格局,实现“一带”与“一路”的有机衔接。

从流程碎片到通道一体,模式不断优化创新,“一单制”是时效提升的首要功臣。传统物流链条如同接力长跑,层层转手、频繁换箱,效率低、成本高。而“东盟快班”大胆破题,首创“一次委托、一箱到底、一单到底”模式,将过去的流程“拉链式拼接”升级为“轨道式贯通”,把这些复杂环节整合为一体化服务,极大地压缩了中转等待和单证处理时间。此外,推行“全程时刻表班列”,使得班列的到发时间像客运列车一样精准可控,减少了不确定性延误,为对时间敏感的高价值货物提供了可靠保障。

从独立发展到携手前行,两大国家级通道无缝联动,共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东盟快班”19天贯通欧亚的时效奇迹,其核心在于将“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两条原本独立运行的国家战略通道,在重庆枢纽实现了物理和信息的“无缝衔接”。这种“通道+通道”的模式,打通了亚欧大陆桥与中南半岛纵向通道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创造了全新的陆路运输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运输路径和时间计算方式。渝新欧与陆海新通道公司双向联手,构建“3+10+N”多级集结体系,使调拨效率与班列运行精准度跃升至新高度。随着平陆运河即将通航,西南腹地与浩瀚深海很快可以实现“江海直连”。

从数据孤岛到信息通衢,数字根系滋养绿色脉动,智驱生长赋能算法推演。“钢铁驼队”穿越国境,而“数据商队”则穿越系统。“一码通”打通海关、铁路、港口等26个关键数据断点,构建“一码索引、全链追溯”的智能监管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货物、班次、线路进行智能调度和最优匹配,从而提升整体运输效率。数字化精准调度,使班列单位货物碳排放仅为公路运输的七分之一。作为“通道大脑”的中枢平台,归集3.4亿条庞杂通关数据,融合中老班列、新加坡港等47类跨境信息流,AI智能体“小陆”从中学习、推演、优化,动态规划出最高效、最低碳的物流路径。

当运河的碧波与钢铁驼队的轨迹在重庆交汇,以“破界创新、缔联贯通、智驱生长”为动力核心,代表中国西部未来发展的时代巨轮正坚定地驶向那片象征着无限可能的深蓝,掀起连结五洲四海的开放浪潮。(曾雨琦)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