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厦高铁:串联美食文化,赋能区域发展新未来

渝厦高铁:串联美食文化,赋能区域发展新未来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6-30 16: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当高铁将沿途的美食串连成线,美食的烟火气便有了更广阔的舞台。近日,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7座站房全面竣工,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悄然将沿途的美食文化紧密串联起来,有力推动了地域文化与现代交通深度融合,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区域发展新图景。

解密“美食里”的文化密码。每道特色美食都是地域文化的“活名片”,它们更是地域文化的生动注脚,是传承历史文化与民俗风俗的生动体现。木洞豆花“水上漂”的独特吃法,不仅展示着巴南人对食材本味的追求,更折射出当地闲适从容的生活哲学;彭水魔芋从山间作物到“健康食材明星”的转变,则体现了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因地制宜的生存智慧。高铁的快速通达,让这些原本深藏于山城褶皱里的文化符号,得以突破地理限制,以美食为载体走向全国,让更多人有机会领略重庆东南地区的独特魅力,感受那份深藏在美食背后的文化温度。

激活“美食里”的经济引擎。高铁与美食的相遇,带来的不仅是文化的传播,更是经济发展的新契机。对于游客而言,渝厦高铁的开通,开启了“坐着高铁吃美食”的全新体验。过去,想要尝遍沿线美食,需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如今,便捷的高铁将各个美食站点紧密相连,让人们在短时间内尽享不同地域的风味。这不仅满足了游客对美食的追求,更如同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带动了沿线地区的旅游、住宿、购物等产业发展,形成“美食+旅游”的消费新热潮。对当地居民来说,高铁为特色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彭水魔芋产业发达,此前因交通不便,产品销售范围受限。如今,彭水魔芋等特色食材依托高铁走向全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村民们的生活也更加美好。

搭建“美食里”的文化桥梁。高铁与美食的融合,也为区域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美食与高铁的联动还催生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沿线站点周边陆续出现以本地美食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印有木洞豆花图案的丝巾、做成灰水粑造型的陶瓷摆件、包装融入烧鸡公元素的特色调料……这些文创产品将美食文化从味觉延伸至视觉、触觉领域,成为文化交流的新媒介。重庆火锅的热辣与江南饮食的清鲜,川渝方言的豪爽与北方方言的直率,在高铁站周边的餐馆、民宿里频繁相遇。这种“美食+文化体验”的模式,既满足了游客对差异化文化的探索需求,也促使本土文化在交流中不断创新,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生态,让不同地域的文化在美食的纽带下相互交融、共同繁荣。

期待这条承载着美食与希望的高铁线早日开通,让更多人能够踏上这场美食与经济发展的双向奔赴之旅。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像渝厦高铁这样的线路,成为美食文化传播的纽带、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推动沿线地区经济与文化共生共荣,绘就一幅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的美好画卷。(文:张登登、马明晶、张山石)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