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首趟满载茂名荔枝的G568次高铁列车从广州白云站驶出,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首条 农产品冷链物流“高铁快线”成功开通。
当装载着岭南荔枝、新疆哈密瓜等新鲜水果的冷链专列如银梭般穿梭于万里山河,我们见证的不仅是车轮的飞转,更是一场深刻变革农产品流通格局的“舌尖革命”。昔日“一骑红尘妃子笑”,今朝“万里鲜果一日达”。钢铁动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温度,将田间枝头的时令珍馐,以最新鲜的姿态送达千家万户,为鲜果产业注入澎湃活力。
追光赛鲜,重塑鲜果“时空版图”。鲜果贵在一个“鲜”字,其价值常在与时间的赛跑中流逝。铁路冷链运输以“追光逐鲜”的现代气魄,彻底改写了这场竞赛的规则。昔日受制于漫长路途,边陲佳果只能“深藏闺中”或折价贱卖。以荔枝为例,白居易笔下“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的保鲜魔咒,曾是荔枝果农的心头难题。如今,依托高铁快运与冷链普速班列构建的“鲜果快车道”,让新疆库尔勒的香梨,夕发朝至便能现身北京、上海的高端商超;海南清晨采摘的芒果、荔枝,搭乘快速冷链专列,次日即可成为东北、西北家庭的盘中美味。铁路编织的这张高效物流网,极大压缩了时空距离,让“枝头鲜”突破地域藩篱,成为全国消费者触手可及的共享甘甜。
通道赋能,全球水果抢“鲜”到达。铁路大运量、长距离、网络化的天然优势,使其成为整合分散果源、打造规模效应的核心枢纽。它像一条条强劲的“集疏动脉”,将星罗棋布于山乡僻野的果园,高效连接至全国乃至全球大市场。中欧班列(渝新欧)将西南地区的特色鲜果,源源不断送往中亚、欧洲;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高效物流体系,榴莲、山竹等热带水果轻松走入千家万户;搭乘中越跨境货物列车,东南亚水果快速通关抵达国内市场。铁路不仅解决了小农户“卖难”之忧,更通过规模化运输显著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实现增收致富。
精工护鲜,激活产业“品质跃升”。 铁路对鲜果产业的赋能,远不止于“运得快”与“运得多”,更在于以科技匠心“运得好”。先进的铁路冷链装备——蓄冷保温箱、恒温集装箱、通风冷藏车等,构建起全程温控的“移动保鲜库”,精准锁住鲜果的色香味与营养价值。铁路部门还推出定制化服务:为杨梅、草莓等“娇贵”水果开辟“绿色通道”,优先配空、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为大宗果品开行“点对点”冷链直达班列,减少中间环节损耗。这种对品质的极致呵护,推动整个产业链向标准化、品牌化、高端化跃迁。铁路冷链如同一道坚实的品质屏障,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也让“中国鲜果”的金字招牌在国内外市场熠熠生辉。
铁龙纵横,鲜香四溢。在钢铁动脉的强劲托举下,中国水果产业正经历从“产得出”到“运得畅”、“卖得好”、“吃得鲜”的深刻蜕变。流动的车厢承载的不仅是丰收的果实,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希望与亿万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