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蒙芽·康检育苗 | 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法治进校园”系列普法活动精准赋能构建防护网

北疆蒙芽·康检育苗 | 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法治进校园”系列普法活动精准赋能构建防护网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6-30 11: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守护校园净土,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近日,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开展“法治进校园”系列普法活动,聚焦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将法治课堂搬进校园,分层分类实施精准普法,累计覆盖辖区内千余名师生,以法治力量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幼苗启护篇

走进康巴什区第三幼儿园——情景模拟筑防护

检察官乔玥以“自我防护小课堂”为主题,当“演员”以“帮找妈妈”为由试图牵走幼儿时,引导孩子通过“查看对方工作牌”“记住路口标志物”等细节辨别风险。活动设置“安全小卫士”评比并赠送礼品,通过游戏强化“身体边界”意识,同步向老师、家长推送学龄前儿童自我保护指南。

走进康巴什蒙古族幼儿园--游戏化护“身体密码”

检察官助理呼日瓦以“身体红绿灯”游戏为引,指出“背心裤衩覆盖处”为隐私部位。通过“陌生人送糖果”实景模拟,教会孩子用“大声拒绝+跑向老师”应对危险。课程融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保护条款,将“隐私保护”转化为“不随便让人碰”的儿歌口诀,现场发放宣传册70余份。

走进康巴什区第十二幼儿园--双轨普法护师生

① 幼儿专场:《我来保护自己》游戏化教学

检察官陈娜设计“红黄蓝安全信号卡”互动游戏——举“红卡”表示拒绝不当接触,举“黄卡”寻求成人帮助,配合《我来保护自己》情景剧绘本,让幼儿在“安全迷宫”游戏中学会识别“危险信号”。现场发放绘本200余本,巩固学习效果。

② 教师专场:强制报告制度实训课

针对教职工群体,检察官以最高检典型案例为教材,模拟“发现学生手腕淤青”处置场景,拆解“证据留存—园长上报—公安联动”规范流程,为20余名教师系统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必须报告情形”及法律责任。

青穗筑防篇

走进康巴什区第六小学——沉浸式防欺凌课堂悟伤害

检察官王恒娟围绕“我们与恶的距离”主题,通过创意互动与情景实践,让学生深刻认识校园欺凌危害,掌握应对方法。

活动以“揉纸团”实验拉开帷幕,检察官将白纸揉皱再抚平,直观感受“伤害不可逆”的道理。随后,围绕“外号羞辱”“网络谣言”等贴近校园生活的情景,同学们分组演绎并展开讨论。在沉浸式体验中,大家既体会到被欺凌者的无助,也意识到旁观者沉默的危害,更反思了不当言行可能带来的伤害。

“原来一句玩笑话也会像揉皱的纸一样伤人!”“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我一定会勇敢站出来!”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分享感悟。

走进康巴什区第八小学——趣味化法治课辨欺凌

检察官高小强以趣味形式强化教学,互动游戏:如“你是哪只羊?”情景分类,借角色代入引导学生辨别欺凌行为;“哪个像欺凌者?”打破刻板印象,揭示“欺凌可能藏于任何身份”,深化对欺凌多样性的认知。最后以挑战答题强化“学生欺凌”概念辨析,让法治知识从课堂理论,转化为可识别、能应用的生活准则。

走进康巴什区第三小学——三维度护苗课筑安全

检察官陈娜打造“理论 + 实训 + 传播”三维课堂:拆解“言语欺凌”“肢体欺凌”等欺凌行为,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法律责任,倡导学生树立“不做施暴者、勇当守护者”意识。课程以“少年强,则国强...”朗朗读声中结束,该课程为《平安中国2025》聚焦鄂尔多斯法治特辑,央视频直播,覆盖超百万观众。从校园普法到社会共防,传递“对欺凌零容忍”态度,助力构建家校社协同防护网。

从幼儿园的趣味启蒙,到小学的防欺凌深度教学,再到挑战答题互动巩固,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以“分龄适配 + 多元形式”,让法治教育扎根暖城少年成长全过程。用沉浸式体验缩短“与恶的距离”,以传播势能扩大防护半径,为未成年人筑牢“身心安全 + 社会共护”的成长防线,护航青春向阳而行。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