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年轻干部成长的“练兵场”,更是担当作为的“主阵地”。为破解年轻干部能力不足、经验缺乏、精神懈怠等问题,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昙华乡以“导师帮带+学说写练”培养模式,通过“靶向结对、精准滴灌、实战锤炼”,推动年轻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快速成长为基层工作的“多面手”。
以“导师帮带”为基,搭建成长“立交桥”。今年以来,昙华乡打破传统“大水漫灌”培训模式,构建“导师库”与“学员池”。根据年轻干部岗位特点、专业背景、能力短板,精选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村组干部、矛盾纠纷调处行家里手、惠农惠民政策通晓专家、乡党政班子成员以及村组致富能手形成49名导师队伍,围绕“公文写作、视频剪辑、矛盾纠纷调处、农业技术应用”等领域,对全乡23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进行“一对一、二对一”精准帮带,助推年轻干部成长路上综合能力提升。
以“学说写练”为径,淬炼干事“真本领”。围绕“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目标,构建“学、说、写、练”四位一体培养体系。一是在“学”上思谋,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业务骨干进行授课,打造“理论学习+案例教学+情景模拟”青年微课堂,引导年轻干部在沉浸式、互动式、实战化学习中精准提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在“说”上着力,以“主题党日+、职工例会+”等方式,采取班子成员率先讲,年轻干部轮流讲的形式,让全体年轻干部“上台亮相”,通过答疑释惑、现身说法、现场提问、交流互动、谈学习体会等环节,引导年轻干部“主动说”“主动讲”。三是在“写”上深耕,聚焦“诊断-训练-反馈”三个环节,推行“每周一稿”,引导年轻干部结合重点工作撰写典型公文、信息简报、调研报告等,导师定期审阅、逐篇批注反馈、定期复盘讲评,有效提升年轻干部公文写作的规范性和质量。四是在“练”上夯基,抽调年轻干部组建“青年突击队”,集中走访特殊困难群体,传递关怀;下沉村组普及农技知识、宣讲惠民政策,服务群众;主动参与应急值守、护林防火、防汛减灾等急难险重任务;有效提升年轻干部解决复杂问题、服务群众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实战能力。
以“艺趣聚场”为媒,涵养昂扬“新风尚”。针对年轻干部放不下手机、精神懈怠、动力不足等问题,通过搭建兴趣爱好平台,有效激发年轻干部队伍活力。成立舞蹈、乐器、刺绣、合唱、球类、阅读等9个多样化文体兴趣小组,采取年轻干部担任召集人的方式,精心组织策划活动、定期交流比赛,吸引广大年轻干部踊跃参与,有效引导年轻干部放下手机,在挥洒汗水和培养才艺中增进交流、强健体魄、陶冶情操,提振精气神。平台运行以来,兴趣小组已成为凝聚年轻力量的重要载体,机关上下形成了崇尚健康生活、追求积极进取的良好风尚。
目前,昙华乡“导师帮带+学说写练”培养模式已开展田埂教学47场次、入户走访600余户、化解矛盾纠纷11件、创作小视频19期、完成信息写作67篇、公文写作36篇、调研报告8篇,其中1名选调生撰写名为《“小草药”如何变成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的产业调研报告获高度认可,被推选至省委组织部,并有望向更高层级推荐参评。
( 杨燕、李俊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