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量子识别探针荧光传感体系 快速检测新方案

碳量子识别探针荧光传感体系 快速检测新方案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6-26 16: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北大荒农产品加工现代产业学院)张丽媛教授团队在农产品安全检测领域基于碳量子点巧妙构建了识别探针,并以此为基石,成功搭建起一套荧光传感体系。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将微流控纸芯片与智能手机有机结合,使得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迈上新台阶。该技术借助碳量子点的特性,通过精准的荧光信号响应,实现对农药残留的灵敏捕捉。而微流控纸芯片的引入则大大简化了检测流程,提高了检测效率。与智能手机的结合更是让检测摆脱了传统实验室的束缚,实现了现场快速检测。这不仅提升了检测的便捷性和时效性,还降低了检测成本,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方法。

农药残留检测关乎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问题。传统农药残留检测通常选择色谱法或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具有准确、稳定等优势,但存在样品前处理步骤繁琐、仪器设备成本高昂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检测过程时间长等缺点,无法满足快速实时与低成本检测的实际需求。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快速与低成本的农药残留检测手段,可作为常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补充。团队成员张瑞婷、张菱、伍奕各有建树,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高灵敏度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为食品安全分析领域带来了创新突破性发展,不仅为破解传统检测方法效率低、成本高的行业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更标志着农残快检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可控,为构建现代化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贡献了力量。这项技术通过融合纳米传感与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痕量农残的精准识别与快速解析,将推动农产品质量监管从“事后抽检”向“实时防控”转型升级,对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升我国食品出口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文娟)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