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河县公安局:无人机织就禁毒天网 科技赋能守护净土安宁

广河县公安局:无人机织就禁毒天网 科技赋能守护净土安宁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6-26 13: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以前总觉得毒品离我们很远,现在看到无人机每天巡查,才知道警察为禁毒花了这么多心思!”广河县三甲集镇村民马大姐感慨道。近日,广河县公安局依托无人机巡防体系,成功完成对县域内23个重点区域的全覆盖禁毒踏查,再次筑牢“零种植、零产量”禁毒防线,这正是该局践行“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建设的生动缩影。

禁毒工作一头系着群众生命健康,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是守护法治阳光的重要防线。广河县地处多山地带,部分偏远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传统人工踏查存在效率低、盲区多等难题。为破解这一困境,广河县公安局坚持将科技赋能作为提升禁毒效能的核心引擎,以“无人机+大数据”为抓手,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禁毒防控网络。通过将禁毒工作融入法治公安建设大局,创新打造“科技巡查+精准打击+全民宣教”的闭环治理模式,实现禁毒工作从传统人力驱动向智慧警务转型。

搭载高分辨率热成像仪和AI识别系统的无人机编队,正穿梭在山区林地、废弃院落等隐蔽区域。“以往人工踏查3天才能覆盖的区域,无人机2小时就能完成全景扫描,识别准确率高达98%。”禁毒大队大队长马国宁介绍道。这套智能系统不仅具备自动巡航功能,还能对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进行智能识别,一旦发现可疑目标,立即触发预警机制,将具体坐标、影像资料同步推送至执法终端。今年5月,正是依托这套系统,民警在齐家镇一处废弃大棚内,及时铲除了零星种植的罂粟幼苗,将非法种植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在科技赋能的同时,广河县公安局同步推进禁毒法治宣传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民警手持无人机拍摄的巡查影像,向群众直观讲解毒品原植物特征和种植危害;利用无人机挂载广播设备,在偏远区域循环播放禁毒法律法规。在官坊乡,禁毒民警还创新开展“无人机+大喇叭”双语宣传,用当地方言详细解读《禁毒法》相关条例,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这种“空中巡查+地面宣讲”的立体式普法,让群众对禁毒工作的知晓率提升至96%,形成“人人识毒、全民拒毒”的浓厚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广河县公安局还将无人机禁毒工作与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度融合。每架参与巡查的无人机均配备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巡查过程,确保执法过程公开透明、可回溯。同时,建立“巡查-研判-处置”全流程闭环机制,对发现的线索实行“一案一档”管理,由法制部门全程监督案件办理,切实提升执法公信力。今年以来,通过无人机巡查发现并依法处理的非法种植线索中,案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

如今,在广河县的田间地头、山林深处,时常能看到无人机巡防的身影,它们如同“空中卫士”,用科技的力量守护着一方净土。广河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阳光下的守护”主题实践,以科技为笔、法治为墨,全力书写禁毒工作新篇章,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寸土地,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河、法治广河贡献公安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